中国的金融史同它的社会发展史一样精彩,尤以资产证券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惊心动魄。阿里家的余额宝无疑是里程碑——借助互联网时代的货币基金,它为大众科普了什么叫「普惠金融」,而且做的相当漂亮。在下个阶段,还会有怎样惊艳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翻翻美国金融史:1985 年被认为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年,历史功臣便是「宝宝们」背后的金融产品——货币基金——这些基金在 85 年后开始大幅缩水,满足人们日益强大的理财需求的,依旧是银行——或者说是它的核心业务之一:票据理财。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中国,目前在线理财的主要出口包括 P2P、余额宝们——在期限、门槛、风险及风险溢价方面,各有特色。银行票据则相对期限短、门槛和风险低,收益也还不错。「抓钱猫」便是专注于这块市场的平台,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出身自阿里、支付宝、工行。
谈起 2014 年 11 月 5 日上线首日的战绩,抓钱猫显得很兴奋:「银行票据产品 5 分钟就卖光了」。两个月后单日成交额便突破了 200 万,累计成交额则达到 4100 万。紧随其后,2015 年第一天,抓钱猫拿到了合力创投牵头的 1000 万天使轮融资,继续他们「将线下最优质的银行汇票同在线大众投资者撮合起来,在网金理财市场增加低险高收选择」的事业。
那么,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做银行票据理财?「抓钱猫」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产品:主打银行票据理财,到期时银行无条件承兑
交易资金:平台不过手理财资金,交易全程由第三方支付处理,票据则由银行托管
账户安全: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三重认证,而且资金需要同卡进出
自家 APP:由原支付宝、工行资深技术开发,体系设计上遵照银行的安全级别
「抓钱猫」做了
更详细的解释
:
「票据法」第七十三条: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银行承诺到期后无条件兑付该票据金额给予票据持有人。说白话就是:到期后,投资者拿票据到银行,就能直接取钱——在抓钱猫平台,银行支付的兑付款 = 融资项目的还款来源——这一点,相对于 P2P 网贷平台上的无抵押贷款产品,几乎等同于
零风险
。
另外,「抓钱猫」平台本身在风控上下了不少功夫:不接触理财资金、不设资金池;票据由中国邮储银行、招行等合作行全程托管;交易资金由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之外,是在交易安全设计和技术上,按银行安全级别做开发。收益方面,银行汇票的转贴现利率比「宝宝类」高,加上持票企业大都愿多支付利息变现,这一类产品的收益率比较可观。
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企业已经进入这块市场——面对一众竞品,「抓钱猫」如何给自身定位?
「抓钱猫」CEO 吕杰指出,公司有两大优势:
其一,改良现有的传统收票模式,利用大数据及时分析出哪些地区、哪些公司的票源最优质,利用自建信息化平台将业务覆盖到全国——从而在票据行业应用 O2O 模式,将原先需要大量人力的事务交予机器——在人力成本下降的同时提升作业效率,并能保障公司票据的充足及价格优势。其二,自家 APP 拥有丰富的「技术营销」经验。「几乎没怎么花钱营销,交易额就在上线 2 个月内突破几千万。获取交易用户的成本远低于行业均价。」
这两点的「福利」就变成了用户的年化收益率——目前,「抓钱猫」的银行汇票理财产品年化在 6.5%~9.0%。
注:报道所涉融资金额由对象公司提供保证,36氪不作任何形式背书。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王心田]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005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