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在苏联即将解体之际,俄罗斯境内轻工业用品严重紧缺。当时,很多中国商人看中了这一商机,将中国的轻工业用品卖给俄罗斯,进而换来来自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或者卢布,甚至还有人创造出用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批人被称之为“倒爷”。
如今时隔三十年,第一代“倒爷”逐渐年老,曾经用四火车皮日用品换飞机的牟其中也有七十多岁了,但第二代“倒爷”已经接手了前辈的衣钵,成为了在俄华商的主导者。
将日用品换飞机的“倒爷”牟其中
在俄罗斯经商的华人,主要集中于莫斯科的柳布利诺大市场。柳布利诺是莫斯科最大的日用百货市场,有着6000多个摊位,其中有一半的店铺由华人经营。
如今,在莫斯科生活的华人约有13万人,其中在柳布利诺做生意的就有4万,这部分中国人大部分是来自于浙江。
莫斯科最大服装贸易市场:柳布利诺
柳布利诺大市场看上去颇为简陋,整个市场分为上下两层,因为店铺狭长拥挤,所以当地人都将其称之为“集中箱”。这种集中箱式的店铺没有完善的供暖制冷设备,冬冷夏热,但租金却非常高。据悉,这儿一个店铺的租金加日常费用,一年下来开销可达一百万以上。
柳布利诺市场内部
在市场中做皮草生意的赵先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与妻子来到了俄罗斯。在刚来俄罗斯时,赵先生主要经营鞋袜生意,但一年下来没赚到什么钱。之后他才转行做皮草,结果又遇到了金融风暴,俄罗斯卢布大幅度贬值,大量华商一夜回到解放前。
赵先生说,如今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最害怕的就是卢布贬值,所以很多人在拿到卢布后,都会第一时间将它换成美元。当然,在俄罗斯也有一夜暴富的情况,据赵先生说,当地有一个中国商人,在俄罗斯世界杯时街道一个订做安保背心的大订单,一次就赚了十几万美元。
和赵先生相似,来自重庆的郑女士也是和丈夫在柳布利诺经营着一家夫妻店,主要是卖箱包之类的商品。
据郑女士介绍,在过去,这里的箱包生意很好做,但随着同类产品的商家越来越多,价格竞争也变得越发激烈了。很多挎包售价仅几十块钱,一个包的利润只有两三块。也正是因为利润不断压低,如今郑女士基本只做批发,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因常年深处异国他乡,为排解孤独和思乡的情愫,很多华人商铺都是由夫妇二人共同经营。但也有很多人是只身前来莫斯科,为了方便工作或者完善生活,不少人选择了与莫斯科当地女孩结婚。
来自辽宁的尹奈(化名)自小就跟父亲来到了柳布利诺大市场,主营鞋类生意。26岁的他最终与28岁的当地女孩萨莎结婚。
据妻子萨莎说,她之前是尹奈鞋店里的一名员工,而尹奈则对自己一见钟情,之后疯狂的追求自己。认识不到半年时间,二人就在中国举行了婚礼,如今这个在柳布利诺的鞋店,也由他们夫妻二人经营。
尹奈和萨沙
这些年来,伴随着中俄贸易联系不断增强,除了中国商人外,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在陆续入驻俄罗斯,2015年,三一重工与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就科斯特罗马州的环城道路、伏尔加河大桥、社会保障性住房、投资建厂达成协议。未来,中国人与中国企业将在俄罗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将越发紧密。
三一重工吊车在莫斯科施工现场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007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