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炳阳 博鳌报道
当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正在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对在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设计、施工、运营全寿命周期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探索。中国中车总裁楼齐良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会上做出上述表示。
就中国中车新产业业务发展目标,楼齐良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到“十四五”末,包括风电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在内的中国中车新产业业务营收将达到1000亿元,占中国中车全部营收的三分之一。
中国中车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中车营业收入为2257.32亿元,净利润103.03亿元,新产业营业收入为718.31亿元,占总收入的31.82%。
在论坛上楼齐良还称,未来,中车产品的维保都会有数字化支撑,智能化运维,这样才能把成本降下来,把安全性、可靠性提上去,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数字化将为中车系统方案解决带来更多可能性。”
楼齐良所称的全寿命周期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即中国中车近期提出的“系统+”业务。
所谓“系统”指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在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如PPP、EPC、BOT模式;“+”指的是全生命周期服务,并且必须是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当前中国中车正在对“系统+”业务进行重点推进。包括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中国中车称,要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建立“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涵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环节,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就CR450科技创新工程样车研制,楼齐良对记者表示,CR450科技创新工程样车目前还在研发当中。对于样车何时下线,楼齐良表示目前还在进行实验,没有时间表。
2021年1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开始组织实施复兴号“CR450科技创新工程”,研发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的复兴号新产品。
“CR450科技创新工程”最新进展还是在一年前。2022年4月21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自主研发的两列新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济南至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实现明线上单列时速435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试验验证,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交会速度世界纪录。
(编辑:孟庆伟 校对:宛玲)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027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