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股发行将向注册制过渡
“十二五”新股发行将向注册制过渡 更新时间:2011-3-4 9:43:46 此信息共有2页[第1页][第2页] 【核心提示】一些两会代表委员向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逐步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据透露,目前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这一内容有可能写入该十二五规划。
导读: 十二五新股发行将向注册制过渡 代表委员:万亿融资造成A股大跌 新股发行应更合理 A股国际板核心规则基本拟就 新股上市节奏快 首日破发军团添新成员 上海徐家汇上市 余秋雨 一飞冲天成亿万富豪 兔年首现开盘破发 打新须把握两点 新股发行上市一览 十二五新股发行将向注册制过渡 一些两会代表委员向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逐步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据透露,目前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这一内容有可能写入该十二五规划。 两会代表委员介绍,十二五期间,应坚持市场化方向,继续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询价、定价、研究、发行承销等过程和环节上坚持市场化导向,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安排好机制设计、制度规范调整和具体实施。 目前,境内股票发行实行以保荐制度、发审委制度、询价制度为基础的核准制,核准制的基本原则是各市场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监会将结合实际,除不断优化和完善发行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监管规则和信息披露体系外,还将注重整个行业建设,提高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素质,共同推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充实完善保荐制度,提高投行执业水平和质量;二是优化发行监管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发行审核制度,优化行政许可程序,公开透明,统一理念,提高效率,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发行监管方式和政策,同时,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和规范企业发行上市;三是建立健康的投融资市场文化,深化证券发行投资者教育,培育市场化发行和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为实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何时能够完成转变,取决于市场发展情况和成熟程度。
代表委员:万亿融资造成A股大跌 新股发行应更合理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提案》,直陈2010年万亿融资是A股全年大跌14.3%位列全球股市涨幅倒数第一的很重要原因。谢卫指出,企业直接融资过快过猛,对证券市场的走势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发挥,也容易形成资金的浪费。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下,需要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形成必要的融资约束机制,遏制上市公司盲目超需求融资的冲动。 A股融资增速三倍于GDP 2010年,中国A股市场在GDP同比增长10.3%的情况下大跌14.3%。谢卫认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2010年上市公司的融资数量、金额,不但创出了历史新高,也创出了全世界的最高纪录--全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超过1.02万亿元。过去的五年A股融资年均增长30%,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也大大超过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这样高的融资需求显然与资本市场的承受力、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 统计表明,去年我国一共首发新股349只,几乎每天有一只新股发行,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间全部新股的总和。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平均每天供应1.6亿新股。募集资金为4879亿元,已经是连续第二年排名世界第一。与此相伴的是高价发行导致普遍超募,大量募集资金被闲置,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这也造就了一部分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不实,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现象仍然较多。 同时,银行业融资过多,占A股市场总融资额的30%,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还是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传统企业,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谢卫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境外资本进入相对困难,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过度融资必将严重挑战市场的承受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去年A股大扩容备受市场诟病,不断的抽血令A股流动性相对匮乏,又赶上货币政策由松往紧的转变,A股自然难有起色。但A股发行速度至今依然未减,2月最后一周即有12只新股发行,发行节奏之快,令市场惊讶。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A股融资承担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推美式招标法 对于扩容加速原因,谢卫认为,一是金融领域管制过多,中小企业融资难,IPO转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二是银行的发展模式还需转型,天量信贷过后资本金严重不足;三是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配置不合理,导致新股发行价畸高;四是上市公司融资计划审批时间过长,导致当初看好的项目不得不进行变更,从而造成融资规模的不实。 对于这些问题,谢卫建议,首先要统筹考虑全社会的融资需求,融资规模增长要与GDP的增长、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等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相匹配,直接融资要与间接融资相匹配。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宏观的调控,把全社会的融资规模纳入重要的调控体系,兼顾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另一方面,直接融资要与间接融资相匹配。在银行业信贷天量增长后,证券市场的融资应当相应减少。当银行业的信贷大幅下降之后,证券市场的融资速度可以适当加快。 其次,简化上市公司融资手续,抓大放小。即对大型的融资需求、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进行严格的审批,相对放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缩短中小企业融资所需时间。可以考虑如果企业的融资金额在某一特定的金额之下,或者与其已经拥有的净资产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并且不涉及到关联交易,便可以引进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由企业股东大会审批通过之后便可依靠投行的力量完成。 再者,加快引进更多的产业资本与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的企业加入询价机构队伍。让更多的产业资本与民营资本对定价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最为重要的是,建议推行更合理的新股发行办法,杜绝超募资金出现。在新股发行办法中可以参考财政部对国债招标所使用美式招标法,即企业确定最高融资额上限及拟发行股份数量上限,市场所有参与者均可按自己的报价与数量参与新股认购,新股最终按价格高者优先配售的原则进行分配,直到某一价格之上达到融资额或者拟发行新股被认购完毕。 谢卫介绍,这样的美式申购机制,可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正常的价格发现功能:出高价者承担高风险,会大大提高各家机构对于新股定价的认真研究力度,可以抑制机构疯狂乱出高价认购新股的冲动;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而进行良莠甄别,好的企业可以只稀释较少的股份而获得足额资金,差的企业可能需要稀释较多的股份才能募集到同样的资金,但都满足了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需求。此外,这种机制也减少证券市场因严重超募、过度扩容而导致的股价下跌。
A股国际板核心规则基本拟就 备受关注的国际板再度成为了两会的焦点,多位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向推进国际板建设投下了赞成票。有委员透露,目前国际板核心规则的起草工作和相关技术准备工作均已基本完成,在信息披露、监管等其他方面也已和相关部委达成共识。不过,仍有专家担忧国际板可能出现境内圈钱的情形。 我认为目前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在一份名为《再次呼吁加快推动国际板》的提案中表示,应抓住机遇,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开设国际板,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平台。今年将是A股推出国际板的良好时机。他说。 中国证监会正在筹备国际板的建设,相关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各方面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尽管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国际板的推出基本已成定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关于建立一个具有真正国际意义、对外开放的国际板市场的提案》中则作出了上述表示。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对记者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规模上已经达到条件,技术上也不存在什么大的障碍。他说。 李剑阁表示,在推出国际板的问题上,相关监管部门均持大力支持态度,具体的准备工作也进行了三四年时间,相关技术和法律障碍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李剑阁透露,目前国际板核心规则的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已经初步完成了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并已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续监管、跨境执法、投资者保护等重要问题。在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息披露、上市监管协调等方面,证监会也已和人大法工委、人民银行、财政部、外汇局、上交所、中证登等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基本达成了共识。 与委员们的提案相呼应的是,部分优质的境外上市红筹公司及大型跨国企业也已表示出对国际板的浓厚兴趣,并颇有争头啖汤的意味。全国政协委员、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3月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有一些中介机构在和盛大接触,如果国际板开通,盛大会第一时间申请。在此前,汇丰集团首席执行官欧智华也曾对媒体表示,汇丰想要成为第一个在上交所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的想法没有改变,一旦政策明确,马上就会做出反应。 而就在日前证监会召开的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明确表示,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制定国际板制度规则,全面做好有关技术准备,推进国际板建设。将成为证监会2011年的工作重点。 虽然加速推进国际板的呼声颇高,但仍有部分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 还是要慎重。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对记者表示,加大直接融资的方向没有错误,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已经严重失衡,大量中小板、创业板的公司上市融资、新三板扩容,股票市场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国际板,一味增加股市的压力、单向扩容并不十分妥当。华生认为,当前更为重要的应当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 有委员向记者指出,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应当主要以分红作为投资者的主要回报。而在中国的市场上,盛行炒股票,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资本利得进行股票炒作。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推出国际板实际上就是让境外的企业来境内圈钱。 国际板最需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叫国际板,要真正具有国际性,否则就是假国际板。贺强委员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国际板应当以吸收国外业绩优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为主,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业绩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红筹股挂牌上市,但是,红筹股不应当成为国际板的主体,否则就成为了H股回归A股的翻版。
此信息共有2页[第1页][第2页]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31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