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报告提出预防物价大幅波动的政策建议
国研报告提出预防物价大幅波动的政策建议 更新时间:2010-10-10 7:48:28 8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达到了3.5%,为两年来的高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完成的一份报告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既面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相对平稳、国内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长趋缓等有利因素,也面临通胀预期仍然较强、流动性存量仍然偏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短期内在基数效应、滞后效应、季节效应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不排除反复的可能。
报告认为,尽管从投资需求、货币供应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看,当前通胀压力较年初有所放缓,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会一路走低。从全球看,由于前期总需求和货币扩张较多,且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仍十分宽松,因此,实际上,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上升的大格局并未明显改变。相关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加强对价格变化的监测,防止价格指数的大起大落,特别是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加快完善国家商品储备体系,提高应对价格突发性波动的能力
中国石油、小麦等大宗商品部分依赖进口,未来应加强对国家商品储备品种和规模进行系统的研究,调整改进国家商品储备规模、结构与地区布局,进一步健全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蔬菜水果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预警,使储备、价格、进出口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商品储备基金运作模式,保障储备资金有效落实和管理。
2。资产价格波动应纳入货币政策的监管体系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上半年中国GDP增长11.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5%,整体看仍属较快增长,特别是狭义货币增长仍然较快。未来货币政策不仅要维持物价稳定,同时也要维持币值稳定。资产价格波动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具有非稳定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进行结构性优化,不仅要盯住消费物价,还需要适当关注资产价格,货币政策应将资产价格的波动纳入调控范围。
3。有效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平抑输入型通胀
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的国际依存度较高,要采取多种措施平抑国际价格波动对中国价格的影响。一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扩大对这些重要资源的控制;二要加强行业协调,发挥集体谈判优势,实行多层次的本国利益保护机制;三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四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汇率政策屏蔽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4。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要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成本构成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对高载能行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应制定对低收入群体及公益性行业的直接补贴政策,降低价格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改革顺利实施。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50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