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金双重挟制下 商品有望温和反弹
政策资金双重挟制下 商品有望温和反弹 更新时间:2010-12-5 8:37:14 近期的金融市场再一次诠释了“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市场定律,尤其是商品市场典型的“倒V字形”行情。截至12月2日,经历了11月初的急涨,及随后的重挫,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报在1916.06点,环比11月2日仅小幅上涨0.27%,与11月初基本持平。目前市场成交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CBN中期商品指数陷入震荡盘整,寻求再平衡的进程。
前期的大涨总结为,国内游资、海外“热钱”搭乘通胀以及农产品供应短缺的顺风车进行炒作。这也再一次证明,大牛市中基本面往往不是主导价格的因素,但任何基本面利多因素都会成为多头拉升价格的契机。回顾暴涨之后的变盘,一方面缘于美元指数的连续反弹,一方面缘于政策面收紧的大势所趋。
近期国家对农产品物价和通胀的管制,导致投机资金不敢“顶风作案”。政府出台的包括物价调控政策、加息、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等在时间点上、力度上均超预期的系列新宏观调控措施,表明“反通胀”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主要的工作,而调结构与促增长则退居其次。国务院的十六条和发改委的六项政策,只是调控周期的开端,后续的细则、实施办法,以及地方政府很可能跟随出台的相应政策才是具有实际杀伤力的真刀真枪。具体到期货市场,交易所目前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已经先后对PTA、棉花、白糖进行交易管制,从手续费、交易手数等方面打击过度投资。如果说中国投资市场有一条不变的定律,那就是“务必顺应政策导向”。商品重演前期暴涨行情的可能性极小。
除了政策面收紧的压力,资金面同样有显著的趋紧迹象。据笔者估算,11月末及12月仅有4200亿元左右的信贷可以发放。11月、12月单月信贷从5000亿元级别回落至3000亿元,表明流动性大幅降低。历史数据统计,12月份贷款额通常高于年中,说明资金需求在年底较为集中,今年年底贷款萎缩必然导致资金面承压。此外,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11年度信贷及货币政策的基调很可能差于预期;再加上11月CPI出炉前后的加息可能性,目前资金面最坏的时刻可能还没有到来。
笔者分析,年末商品市场将会进入波动加剧,震荡筑底的周期。商品单边冲高的可能性微弱,宽幅震荡和波动式温和上涨将成为主旋律。整体呈现农业、工业指数反弹幅度强于金属指数的格局。
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基本面相对强势的品种依然会吸引资金的炒作,例如农产品、橡胶等。目前全球农产品市场确实存在供需缺口。美国11月份农产品报告下调了美国大豆、玉米、小麦库存预估值。国内方面,玉米在上年度转为净进口,而大豆、棉花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今年棉花连续减产,本年度进口量在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增加至31.91%。白糖方面,本年度的食糖消费量约为1350万吨,存在150万吨左右的供需缺口。总体来看,供需缺口导致的全球范围内农产品涨价是大势所趋。国内行政干预短期效果也许显著,但中长期则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对进口较多的品种。这类品种价格下跌空间较为有限,后期受资金轮动炒作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
综合资金面、政策面、美元走强的预期,年末的CBN中期商品指数将展开波动加剧,筑底之后温和上涨的格局。受到“反通胀”调控的制约,国内投机资金以及部分海外“热钱”,合力炒作单一品种的几率锐减,而轮动流入各个基本面较强的品种,利用新闻或者传闻进行波动式操作的几率大,引起波动幅度加强。同时,等待政策面松动,进行下一波大规模炒作。虽然近期基本面并非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但12月份市场寻找再平衡的过程中,基本面强的品种会较快调整到位,尤其是并未处于调控风口浪尖的品种,易受到资金追捧。但反弹高度难以企及前期高点,需及时根据政策的指向和强度而审时度势。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71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