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交锋:牛市逼人还是阶段性补涨
截至7月6日收盘,短短数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便站上3300点,市场交易额连续3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关口,市场对于风格是否切换的争论渐入白热化阶段。从板块看,金融、地产板块持续走强并领涨市场,前期“领头羊”医药、科技等走势趋弱,这也成为争论各方拉锯的核心之一。
支持风格切换的一方认为,当前价值风格跑赢之前已经达到极致的成长风格,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的崛起正是市场风格切换的重要信号;反方认为,上述低估值板块上涨只是阶段性的估值修复过程,风格难以发生系统性切换;也有部分券商认为,目前尚不具备判断风格的基础,行业判断比风格判断更重要。
风格切换之辩:
疾行入市还是继续观察
“7月1日前后,市场风格已经发生显著改变,大金融启动只是开始,牛市逼人,投资者请勿再有任何迟疑。”开源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牟一凌如是说。
对于当前市场风格是否切换,牟一凌持肯定态度。从7月1日开始价值风格跑赢之前已经达到极致的成长风格,前期强势的医药生物、TMT板块转为弱势,风格出现向下拐点,以大金融和煤炭、建材为代表的顺周期板块领涨全市场。当前内外资正合力打出风格切换的“第一枪”,北上资金全面切换向“低估值+顺周期”,普通股票/偏股混合型基金正在积极布局价值风格。
中信建投策略张玉龙团队认为,7月第一周A股行情表明风格切换已如期而至,尽管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市场风格切换需要相对业绩转化作为支撑,当前市场中成长板块的业绩表现优于主板业绩表现,尚不够成为风格切换的业绩基础。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指出,基于流动性、政策面、增量资金和景气度等四大因素来看,当前市场风格难以实现系统性切换:流动性方面,当前仍处于“宽货币、弱信用”的环境;政策面,再融资放松周期开启,板块层面科技股更为受益;增量资金面,现阶段国内资金占主导,科技类基金仍在持续入场;相对景气度而言,科技股无论产业趋势还是业绩都相对占优。
山西证券策略麻文宇团队也认为,市场风格是否切换尚待观察:从宏观流动性来看,当下货币政策更显定力,并未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形,资金难以过快地进入股市;从成交额占流通市值的比重来看,持续上涨需要更庞大的资金入市推动,但难度较大;从估值来看,沪指估值上修的空间有限。
金融崛起之争:
风格切换信号还是阶段性补涨
近期大金融板块强势崛起助推A股各主要指数走高,不免令诸多投资者回忆起2014年下半年那段时光:由于券商板块先行影响风格强势切换,最终引发一段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似曾相识的情形再次出现,这些板块本身也成为市场争论风格是否切换的核心拉锯点。
在复盘2010年以来金融板块出现大幅上涨的5个时期后,牟一凌指出,每一轮金融股上涨行情中,周期股也同时收获可观涨幅,此次金融股上涨对周期股上行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当前市场价值股中大量优质公司被“系统性”低估,“估值修复+盈利再认知”将驱动顺周期价值股的回归。“风格切换的实质,就是去发现被‘系统性’低估的优质资产。当前顺周期价值股已经释放了明确的右侧‘市场信号’,风格切换初期任何先进入者都将获得可观收益。”牟一凌说。
就金融及地产板块近期的上涨,一种观点认为只是估值收敛而并非切换,张玉龙指出,如果金融地产板块上涨是来自估值收敛,那么在金融和周期板块内部应该是估值水平最低的银行或者煤炭钢铁等子行业表现最好,但实际情况是金融板块中相对估值最贵的券商表现最优异。
对于金融周期股的判断,张启尧指出,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板块具备修复条件,但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缺需求依然是主要制约,市场风格开启系统性切换、顺周期板块开启系统性行情的难度较大。在短期的蓝筹爆发、均值回归后,市场仍将回归科技与消费两条主线。
国信证券策略燕翔团队认为,估值极端分化确实可能引发市场的一定修复,但这是短期的、脉冲式的。A股每一次重要的风格或板块切换,背后都是景气周期的切换,从未出现因估值原因导致的市场风格大变。本轮行情更像是在上半年市场风格分化到极致后的一种短期修复,缺少外部因素的进一步催化。顺周期低估值板块在极端分化下有补涨和修复的需要,但切换的空间有限,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依然是未来市场的主要趋势性机会。
第三方之论:
优质行业比风格切换更重要
对于当前市场风格是否发生切换,各方的争议仍在持续,最终哪种看法能胜出还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唇枪舌剑之间,也有一些券商认为,当前对优质个股和行业的判断比对风格的判断更为重要。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董忠云表示,风格的趋势性分化需要货币政策方向性的持续施力。“目前不具备判断风格的基础,风格上应该均衡配置。考虑到我国疫情的防控能力和疫苗研发进度,可选消费的基本面很难更差,左侧布局可选消费类行业的机会值得重视。”
麻文宇团队指出,风格切换更需要经济数据的佐证缓缓而成,而非一蹴而就地快速切换。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徐彪认为,当前行情更倾向于认为一次“短平快的风格小漂移”,低估值板块核心主线是具备自我强化逻辑的券商;就投资而言,可以均衡风格继续关注高增长和超预期的公司,坚守科技和消费的核心资产亦未尝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34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