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危机中的ETF:“帮凶”还是“救火队员”?
“ETF被妖魔化得有点冤。”3月18日下午,在谈到ETF近来引发的争议时,一位量化投资部人士感慨。
最近,疫情影响和原油大跌,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出现历史性的大跌,不断触发熔断“见证历史”。在美股这一轮长达十余年牛市,大量的资金通过ETF、指数基金和被动型投资参与到市场中。随着美股暴跌,ETF份额增长的反身性成为市场的焦点。
不过,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在A股上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方正富邦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吴昊认为,类比于疫情期间所体现出的制度优越性,A股市场的ETF虽然没有境外市场杠杆ETF、反向ETF等衍生品类多样化,创新程度和速度较为审慎,但这样却降低了在市场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近来A股连续调整中,ETF规模却始终处于净申购状态。单单3月17日,便有超过百亿资金流入ETF“抄底”。
流动性危机矛头指向ETF
3月18日下午,一条关于桥水基金的传言在资本市场不胫而走:知名的全球第一对冲基金桥水出现流动性危机,面临爆仓。
而美股最近几日的不断“见证历史”的暴跌、熔断,一些对冲基金经理将矛头指向了ETF。
有对冲基金经理便认为,在极端情况下,长达10年的净流入可能会瞬间变成“步伐一致”的卖出。
“当这样的卖出发生时,如果指数基金占比足够高而主动型投资人不够,因为卖的人远远超过买的人,大部分流动性不足的股票都会出现价格崩溃。再加上可能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市场就会崩盘。”有业内人士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ETF发展成熟程度较高,ETF的规模占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也比较高。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美国股票ETF占美股市场的比重已经达到7%,占整个公募基金的比重约为18%。晨星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美国股票型基金市场规模51.2%由ETF贡献,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其中超过1600亿美元为当年流入。
ETF在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潜在风险:在市场上升期间相安无事,但是市场下跌的时候资产夺门而逃,流动性会急剧消失,进而出现市场踩踏。
“结构产品堆成一个倒金字塔,太多的ETF等产品建立在极少数股票之上,一旦市场下跌止损或者赎回,就发生踩踏事故。”
“和我国的ETF不同,美国很多ETF都是自带杠杆的,这一点可以参考自带杠杆的期货市场,如果把杠杆也纳入考虑,期货的波动要远大于股票。这种带杠杆的ETF,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当然各方都会相安无事;但是,一旦市场出现比较大幅的下跌,就需要大量地追缴保证金或者被强制平仓。”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分析,大量自带杠杆的ETF的存在,有可能会加剧美股市场的波动。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也表示,下一步如果美股ETF出现流动性问题,则意味着资产抛售的压力传导至做市商,会对金融机构构成一定冲击。
ETF获百亿净申购,抄底资金吸筹
“美股的ETF和国内ETF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美股ETF不仅可以做多,还可以做空。2018年2月,外围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调,避险情绪上升,从而带动VIX指数暴涨。个人投资者爆仓,机构投资者没有对手盘来对冲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卖出标普的ETF来降低风险敞口,从而加剧了股市的下跌。”该星石投资相关人士称。
“市场ETF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一、成份股完全透明,不同于垃圾资产包装再销售产品,A股市场的ETF产品持仓结构完全透明,并没有所谓的投资人被隐性的‘信用下沉’的风险。二、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ETF产品在指数设计时就已经考虑了市值、流动性等因素,而规模集中也以宽基指数为多。只要非极端的系统性流动性枯竭,我们实物申赎的ETF是不会存在流动性问题的。”吴昊表示。
“甚至有的时候市场大跌时,ETF会成为稳定市场的有力工具。毕竟ETF就是为了平抑股市波动诞生的。”上述量化投资人士称。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在A股连续调整时,国内ETF则出现了净申购。特别是随着市场进一步探底,一些“抄底”资金开始通过ETF入市吸筹。
统计显示,3月13日至3月17日之间的3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4.92%,这三个交易日分别下跌1.23%、3.4%和0.34%;沪深300分别下跌1.41%、4.3%和0.49%。
不过,这段时间内,ETF每天都是净申购。统计显示,沪深ETF在3月13日、16日和17日分别净申购41.96亿份、62.84亿份和53.73亿份;同样,上证ETF分别净申购36.23亿份、30.33亿份和36.48亿份。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A股ETF基金在3月17日整体资金流入是100.73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23.4亿元居首,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以及华夏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分列2~5位。
“在现有的ETF产品管理模式下,ETF是和广大投资人坚定地站在同一战壕中的多头持有者。ETF交易过程中没有杠杆因素的存在,所以价格和IOPV非常贴近,即便是极端行情下也不会存在太大的折溢价空间,而管理人会通过各种方式保障ETF产品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故而ETF本身起到的是缓冲池似的稳定作用。”吴昊称。
ETF与股票价格关联性探讨
另有投资者认为,被动投资的扩大会使得市值大的公司受到更多买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市值,造成一个正反馈循环,最终使得大市值股票出现明显的泡沫。
不过,BlackRock的研究表明,2017年底市场上ETF产品规模仅占全球资本市场4.5%左右,而真正的价格是由买卖操作的主力――主动投资者决定的,也就是说,被动投资者是市场的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只有当ETF交易行为占绝对主导地位,导致其交易行为超过了其共性应占有的定价话语权时,对于ETF扭曲市场定价的质疑才能被肯定。而从当前而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足以解释相关性水平,因此,这种由于ETF带来的额外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招商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任瞳也表示。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ETF的规模与市场的相关性存在正相关性,但是这背后更大的可能是由宏观市场变动带来的同向变化,而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没有实证证据能够证明ETF资金的流入影响了资产收益相关性、基础资产的流动性或基金经理产生超额收益的能力。”任瞳分析。
“至于ETF对行业和个股的估值影响情况,ETF本身也是市场的参与者,和广大投资人一样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公司的基本面和预期才是影响股价的核心,市场存在自己的价格发现和平衡机制,即便短期的预期变化也会很快被市场套利机会抹平。且ETF所跟踪的指数一般都是非常分散的,在单只成份股上的影响很小,无需过度担心。”吴昊进一步表示。
统计显示,对部分单日占比较高的个股来说,ETF 的申购资金可能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而平均来看 ETF 申购资金在个股成交中的占比并不高。
“美国的被动产品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而相对而言,我国ETF以及被动投资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被动投资的比例依然较低。”在任瞳看来,美国的环境下,ETF对市场定价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尚且较小,在我国角度来看,被动产品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故相关产品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并无必要对其对市场的扭曲产生过多的顾虑。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372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