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否认医改“搁浅”报道 已原则通过(实录)
卫生部否认医改“搁浅”报道 已原则通过 更新时间:2010-1-13 4:54:05 卫生部于2010年1月1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10年卫生部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要向大家发布两条信息,一条是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另外一个是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邓海华:按照惯例,卫生部每年都要盘点一下前一年度的卫生新闻工作,我们今年选定的2009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是: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政策措施,医改工作全面启动。有关部门和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制订配套政策,落实资金投入,各项工作进展有序。医改工作达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看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1月30日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代表党中央,向为防治艾滋病作出贡献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2月1日考察北京红丝带之家,看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社会各方的支持,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取得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四、《食品安全法》颁布并施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并自6月1日起施行。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组织开展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五、全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序开展。从2009年9月开始,全国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为总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六、医学家王忠诚同志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9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同志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孟超同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 七、卫生等部门积极创建“平安医院”。2009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严重医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月,全国连续集中发生7起严重的扰乱医疗秩序事件,社会影响很大。卫生等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关部门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综合治理和医院内部管理,完善预约诊疗和投诉处理,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医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2009年媒体报道了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等系列职业病患者维权案件,职业病防治工作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卫生部8月印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对职业病诊断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九、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2009年年底媒体报道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患儿死亡等医疗安全事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卫生部召开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视频会议,对有关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进行通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落实医疗核心安全制度,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十、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专家提建议应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常住人口,共计调查79542人。 邓海华:这是我们评选的2009年卫生十大新闻。第二个信息是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9年12月31日,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邓海华: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要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 据此,医改领导小组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作为医改的重要配套文件,要求卫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编制等部门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切实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反复修改完善,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强调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4点基本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二是要加强卫生人才宏观管理,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人才队伍;四是坚持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 《意见》对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中医药、护理、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卫生机构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对健全卫生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流动机制提出了有力的政策。 例如,在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规模,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用3年时间,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137万人次;实施定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 在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在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的护士人员配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研究拟订综合医院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切实保障护士待遇。 在加快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研究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意见》在八个方面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文件我们在会后会挂在卫生部的网站上,大家可以详细阅读。 《意见》特别指出,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完成院校教育毕业后,在符合要求的医院中接受规定年限的住院医师培训,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由培养单位按其临床能力安排参加相应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生临床医疗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与住院医师培训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医院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意见》强调,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给予必要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要整合卫生人才队伍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合力。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近一个时期来,第一个由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既兼顾了当前,也着眼于长远;既有具体的人才项目工程,又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意见》的出台,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人才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观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邓海华:这是我要发布的两个信息,下面的时间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凤凰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医改的:第一,听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推迟出台是因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到现在还没有办法得出定论,情况是否是这样?另外,有消息说在各地建立了医管局,由他们指导公立医院的改革,其中有一部分是把公立医院作为独立法人,类似于国资委下面的国有企业运营。我们想问这个思路是否体现在这个新医改方案中。第二,温家宝总理说中央已经落实了三年8500亿元支持新医改,请问卫生部方面的意见,这8500亿元的投向方向? 邓海华:大家都知道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涉及的面广、影响范围大。按照中央的意见,必须按照新型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推进。我非常理解大家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关注,昨天我也看到个别媒体的报道,对方案的出台用了“搁浅”这样的字眼,并且猜测政策没有出台的种种原因。 据我了解,这位记者没有参加我们1月5、6号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也没有参加1月4号我们召开的媒体通气会。其实在这两个会议上,卫生部的主要领导和新闻发言人都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说明。这位记者根据道听途说写出了这样一篇报道,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举动。如果他关注了去年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他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邓海华:去年12月22号,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第五次会议,从新闻报道里可以看出,会议审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城市的名单。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而不是“搁浅”,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台。因为公立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大家对公立医院改革十分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也高度关注。按照会议的要求,这个方案已经由相关部门修改完毕报送国务院审定。国务院审定以后就可以立即下发执行。 邓海华:我想强调的是,去年年底温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表示,我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到全体人民健康的一个大事,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切实地把它办好。我们也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有我们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有我们日益增强的国力的支撑,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把包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内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推向深入。 邓海华: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成都医管局,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媒体的报道。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卫生部牵头负责,其它部门积极配合。卫生部的有关司局已经提请成都市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提交给卫生部,由于我们还没有看到成都市或者四川省提交的成都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案,所以对这个方案我不能做过多的评价。但是我想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涉及的面广、影响范围大,要先行试点,然后再稳步推广。 邓海华:我们鼓励各地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深入探索、大胆改革,前提条件应该是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什么叫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的时候必须牢牢遵循公益性的原则,要努力通过完善它的服务体系、创新它的体制机制和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能够切实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邓海华:我们认为,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国有资产只是一种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增进人民的健康才是它的真正目的。而且公立医院的资产也不是经营性资产,所以公立医院不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表明,不能照搬、照抄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来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削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是第一点,坚持公益性的原则。 邓海华:第二条原则,必须把握好公立医院的定位。刚才我已经讲了公立医院是一个什么性质。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承担着组织、动员卫生资源,发展卫生体系,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这样的重大责任。按照责权一致、手段服从目的基本原则,公立医院必须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管。 实行管办分开,成立医院管理局等专门的公立医院的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公立医院的治理和管理,推动公立医院提高运作绩效。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督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这样的模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 邓海华:我想说的是,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体现了对公立医院性质和地位的一种把握,决定了公立医院将来追随和追求的目标以及遵循的行为规则;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公立医院的定位,协调好这些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关系。 第三个原则,要正确理解和实践管办分开的原则。中央的文件里已经提出了管办分开的意见。 邓海华:我们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实行管办分开。这些都是公立医院坚持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则,其它的原则都必须服务或服从于这样一个原则。我是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 邓海华:关于最后一个问题,你说到8500亿,这个问题你最好咨询财政部,因为医改是一个综合改革,国务院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其中卫生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等都是成员单位,资金的问题你可以去那边了解一下。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们刚才在十大新闻里看到,出现了像“南京儿童医院”和“开胸验肺”这样一些事件,这些新闻中暴露了我们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卫生部为什么还要把这些新闻纳入十大新闻,可以说是自揭其短?从这些新闻当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第二个问题,对甲流,迄今卫生部发布了很多场新闻发布会,卫生部是如何做出一系列紧急预案的,各个部门是如何做到工作有条不紊的? 邓海华:十大新闻的评选目的是盘点卫生部门的工作,这个工作从2003年开始已经坚持了多年。每年我们都在盘点,每年媒体也都对我们盘点出的十大新闻进行点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盘点来总结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我们工作的开展。如果十大新闻都是歌功颂德,我想也不符合我们评选的初衷。主要是把一些去年发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评选出来,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医疗安全事件也好,职业病的维权案件也好,能够提醒我们,卫生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些案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管理工作,举一反三,进一步推动这工作的开展。这是一个基本目的。 邓海华:至于你说到的其它问题,包括这个问题,我想也都是我们卫生部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一个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2008年5月1号实施到现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作为一个政府部门,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职责是必须尽的义务。我们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至于你说到的“开胸验肺”等案件,或者是医疗质量事故的案件,我们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报道发现这样的问题,然后进行后续的管理,在第一时间对社会进行反馈,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比如在甲流防控工作中,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公布了相关的防治工作的信息,从还没有疫情的时候开始公布事件的动态,到第一例疑似病人、第一例确诊病人的发生,以及我们采取的防控措施,我们都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媒体进行通报,包括召开多次媒体通气会,向公众解释和宣传预防知识。包括在防治甲流过程中对个别媒体的报道或者专家的言论有可能误导公众的情况,我们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包括所谓“专用防甲流的口罩”这样的事件,我们在第一天监测到以后就在卫生部网站上澄清了,预防甲流不需要专用的口罩,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也澄清了这一观点,最后药监局也证明那个企业是一个没有资质的企业。所以,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政府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我们今后还会在新闻信息发布、政务公开方面继续这样做。 健康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意见》提到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我们联想到前一段媒体称北大医院非法行医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以后也有很多医疗机构,包括卫生系统行政部门都呼吁能不能把这个培训考试提前到毕业后进行,而不是在实习一年后才进行,我不知道这个时候事件对这个问题,或者是卫生部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想法? 邓海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改方案提出来的要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遵循这样的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医学培养,对于实现一个医学毕业生向执业医师的转化,同时保证医疗水准、医疗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对于规范化培训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里头只是提了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不久也会和大家见面,到时候再来解释什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何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大家如果注意到新闻媒体报道,上海市已经按照医改的总体方案率先开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去年12月30号新华社的消息,上海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全市39家大型公立医院被确定为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并且已于近期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招录工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邓海华:我想这个规范化培训和刚才记者提到的和医学生的教育有关联,以往的医学生从学校出来以后就给分配到一个单位,有的分配到了大医院,有的分到一些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他由一个医学生向执业医生转变的条件和环境就基本确定了,所以不利于我们人才的成长和不利于医生水平的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至于说到北大医院的这个问题,我想卫生部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我还没有了解到考试问题会调整这样的事,我们会继续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陈竺部长在2010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曾经表示要坚持由卫生部来管理新农合这样“一手托两家”的管理模式,据我了解在一些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了卫生部将新农合的工作转移到当地的人保部门来进行,请问卫生部对此有什么看法? 邓海华:这个事可以回顾一下新农合的历史。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探索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那个时候这项工作是由卫生部承担的,是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保障机构“一手托两家”。多年来新农合发展的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是非常有效的。新农合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从新农合资金报销支付的比例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我们都可以看出,这样一种体制对于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结合是非常有利的,对两者有机的统一、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例证。所以陈竺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上谈到他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提了这样的要求。我也发现地方上有这样的情况,不是卫生部转让,是地方政府在工作安排时候的考虑,我们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也是一种呼吁,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正确认识把新农合从卫生部门转移到其它管理部门有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医疗服务提供和医疗保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这个工作还需要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证明。 新世纪周刊记者:能不能请邓主任介绍一下基本药物制度现在进展的情况,是不是30%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已经配备了国家公共目录药品,并已经开始销售了,还是说各地有一些地方还在进行招标采购的工作? 邓海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公立医院改革,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从制度的出台到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的推出,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推进,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项工作目前的要求,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五次医改领导工作小组会议在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时候提出来,要实现每个省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省级集中网上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我想这是一个总体的统一的要求,各地在执行的进度上可能有快有慢,但总体的要求是这样的。 香港商业电台记者:我提一个有关甲流疫苗的问题,在香港最近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出现并发症,去打疫苗的人少了,在海外种疫苗的人明显也有下降。请问在中国大陆目前有多少人已经接种了甲流疫苗,你觉得是不是算是踊跃?你们的目标是有多少人最终要接种疫苗?请问接种疫苗的安全问题? 邓海华:甲流疫苗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它的研制到临床试验,到重点人群的接种。我们国家在全球第一个成功研制了甲流疫苗,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并且第一个进行正式的推动。截止到2010年1月10号,全国累计完成接种5739万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显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是十万分之十一点九五,这是轻微的症状;严重的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一二。 邓海华:根据这个统计,我们国家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超过国内外甲流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也和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各国的数据基本一致。从5739万这个数可以想象到,内地居民接种甲流疫苗的态度是非常积极和踊跃的。按照卫生部确定的重点接种的人群,各地制定了自己的接种策略,在大力推进甲流疫苗的接种。我们认为甲流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的特异性手段。我们呼吁更多的重点人群来接种甲流疫苗,卫生部门也将进一步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包括我们后来陆续加进到重点人群的孕产妇的接种和6―35月龄儿童的接种工作,保证公民的健康。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刚才你否定了一些媒体对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推迟的猜测,究竟什么原因让方案推迟了,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卫生部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改革方案公布的时间? 邓海华:我刚才已经说了,12月22号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审议了这个方案和试点城市的名单,已经原则上通过了这个方案和试点城市名单,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这个事情事关重大,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这个方案还需要提交国务院审定。它是医改的重点、难点,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看病就医的问题,所以我们多次在会议上、媒体的通气会上都强调这个问题,这个意见是经过了反反复复多方面的研究、征求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才制定出来,它的发布可能会比一般的医改文件要复杂一些,也不是推迟。 邓海华:我们2010年的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418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