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油气勘探开采彻底放开民企入局有望享受改革红利
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长期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专营。近些年来,随着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环节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2018年,中曼石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探矿权的民营企业,为油气上游放开埋下伏笔。而近日,国家正式出台的有关政策,则真正为这一重大改革落下实锤。
1月9日,自然资源部在《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全面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允许民企、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此举意味着油气勘查开采领域已不再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将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实际上,这也是国家在油气行业全面改革中的最重要环节的一重大部署。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国家此次放开油气勘探领域,一方面寄希望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而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将使民营企业在参与上游产业链环节中分享红利,促成多赢局面。
但就事实而言,政策的门槛虽然没有了,技术的门槛依旧还在。对于跃跃欲试的民企而言,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当下的局面,想必再适合不过。
打破垄断,油气上游环节放开
本次出台的《意见》全文总共十三条,包含了矿业权出让、油气勘探开采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重要内容。其中,《意见》第五条“只要在我国境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取得油气矿业权”的规定备受市场关注。
“新规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参与门槛,使得油气上游环节得以放开。”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一语道破了文件的关键点。以往获得油气勘查区块探矿权,投标人资格须为净资产10亿元以上的内资公司,《意见》出台后,企业负担减轻、准入门槛降低,由数家国有公司专营的局面将发生改变。
林伯强表示,文件出台的目的仍然在推动能源领域改革。他解释道,中国当前油气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两头是指油气上游,即勘探开发和下游炼油化工销售等,中间则是指油气运输、储备、接收等。因涉及到安全问题,中间环节必须有国家来管控,但两头完全可以放开。近日国家刚成立的管道公司就是为了“管住中间”,而下游市场早已经放开,此次文件出台的目的正是为了推动上游环节的改革。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构建“全国一张网”,实现油气长输管道的互联互通,正如学者所言,国家在“管住中间”环节上已经做了重要部署。而从下游炼油及油品化工销售环节来看,民营企业早已密切参与其中,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支柱力量。而据隆众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炼厂规模共有303家,其中纯民营性质的炼厂有113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30亿吨/年,约占全国炼厂产能的33%。
那么,为何上游环节要放在最后改革,又为何此时才改革呢?
因为整个油气体制改革的难点还是在上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指出,我国以往油气体制改革总体以下游开放为主,包括炼油产业开放、对外贸易逐渐放松管制,以及成品油批发、仓储和零售等业务的开放。但油气上游涉及到国家油气资源和矿业权,与能源安全密切相关,我国一直持谨慎态度。
而选择此时改革也有着十分现实意义。油气资源的开采权长期集中在几大国有油企手中,带来了市场化程度低,竞争程度不足等问题。眼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的供求矛盾正日益加剧,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以上,超过一半消费量靠进口;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达到45%。但与此同时,国内大量能源区块却尚未开发,暴露出我国目前在能源勘探开采效率低的问题。
“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油气开采,有利于提高我国油气保障能力、激发市场活力。”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司长姚华军公开表达了希望借助市场化机制来解决勘探低效及提升能源安全问题的看法。
事实上,利用市场机制改善原油勘探开发中开发效率低及成本偏高等问题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上个世纪80年,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正是借助市场化机制而出现了迅猛发展,在短短的10年间,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增加了16倍,使其从一个能源高度对外依赖国转变成为能源净出口国。在开采成本方面,截至到2017年,美国一口油井成本已降低至3000万元。
除了降低企业参与门槛之外,本次出台的《意见》还制定了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的政策。姚华军表示,以后油气勘查区块出让不再以申请方式获得,除明确协议出让外,对其他矿业权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争出让。此举也将为民企等社会资本的进入营造公平环境。
资金汇集,相关产业链估值获提升
改革往往会带来红利的产生。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油气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将利好包括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中游管网投资建设、下游天然气消费等各个环节。
而放开上游油气市场作为油气体制改革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其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打破上游垄断,将为企业的战略转型和发展提供战略空间和机会。”有行业研究员表示乐观,打破油气勘查开采领域国有企业专营的局面,允许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入到石油天然气领域,在进一步激发整个市场活力的同时,还将汇聚更多渠道的资金到行业中来,拉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
首先有望受益的行业是油服及油气设备企业。有国金证券的分析师指出,油气勘探放开后,参与勘探开发的企业增加,资本开支增加,利好油服行业及油气装备龙头,也有助于打开油服企业的市场空间,提高油服民企龙头的估值水平。
目前A股市场有超过6家油服及油气设备企业,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大派系,三桶油子公司和民营企业。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海油工程、石化机械等几家企业皆为三桶油的子公司,而中曼石油、杰瑞股份则为典型的民营油服企业。从业绩表现上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除了海油工程出现亏损之外,其他几家公司业绩均出现明显好转。
在过去垄断的局面下,整个油服产业链中,石油开发公司的资本支出是最关键的变量之一,决定油田服务公司的作业量以及设备需求,从而决定行业的景气程度。
例如,为了响应国家要求,加大资源勘探力度,三桶油曾2019年年初制定了“7年行动计划”,当年勘探开发资本开支计划合计3688-3788亿元,同比增长19%-22%。其中中石油计划2392亿元,同比增长16%,中石化计划596亿元,同比增长41%,中海油计划700-800亿元,同比增长12%-28%。从全年实际完成情况来看,2019年国内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大增22%,增速达年初计划目标上限。“三桶油”在资本支出上的激进式投入,直接推动了油服企业盈利的好转。
不过,2019年8月中央巡视组仍指出“三桶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够有力。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计,未来几年三大油资本开支仍将持续较快增长。
而在上游的油气勘查和开采市场放开之后,除了下游的“三桶油”资本支出增速进一步提升之外,更多外资、民企等社会资本也将参与进来,上游服务企业的作业量及设备企业订单情况预计会更加乐观,带动估值提升。
民企入局,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过,政策的门槛虽然被打破,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上游市场中来。换句话来说,技术的门槛才是当前最大的“拦路虎”。
客观事实是,油气勘探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典型的“三高”特点,即技术含量高、风险高、投入高。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矿产开发资质都集中在几大央企手中,尽管未来已不存在政策上羁绊,但民营企业是否具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和资金实力,将成为首要考验因素。
此外,想要进入勘探开发领域,获得有价值的探矿权是关键。因为目前绝大部分探矿权已经登记在“三桶油”名下,且有些区块已进入衰竭期,即便开放给民营企业也无法提升采收率。
中曼石油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当前局势时表示,在考虑在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之前,最应该考虑的还是得能否获得有价值的矿产。对于已经占领了先机的企业而言,这样的风险就小了很多。中曼石油目前已经获得了温宿区块的探矿权,且经过一年的勘探试采后,已经发现了超预期的油气储量,可以说已经规避掉了进入勘探领域的最大风险。对于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由于公司的“一体化”格局,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但对于没有抢占先机且不具备矿产权资源的企业而言,要想进入勘探开发领域就仍将面临“三座大山”。而目前,绝大部分区块资源都在三桶油手中,不管是通过拍卖途径还是转让途径,过程都将是漫长的。因此,短期来看,油气上游的勘探及开采仍将是一个具有高壁垒特性的行业。
当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既然国家想通过市场机制来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就必然会有更多的配套政策保驾护航。行业人士指出,长远来看,政策放开意义重大,对于力求进入油气上游市场的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470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