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投资信托要防止三大陷阱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投资信托要防止三大陷阱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如何避开理财市场中的各种陷阱?购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哪些陷阱?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金融投资为什么说穷人死于p2p,中产死于理财,富豪死于信托?如何避开理财市场中的各种陷阱?这个问题,小招邀请了招商银行App社区的理财达人来回答吧~
在投资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投资方式,其中有些是适合自己的,有些可能需要避而远之,那么到底哪里理财方式是我们要尽量避开的呢?
1收益莫名的高
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可以有很高的收益,但是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收益也同样是市场化的,目前基础的银行理财收益在3%-5%之前,部分信托产品可以到6%-8%,当然还有些风险更大的、或者对投资者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能会有更高的收益。
不过有些不法平台,恰恰就会利用投资者这样追逐高收益的心态,推出收益高的离谱,但对投资者几乎没啥要求的产品,通常这样的产品还会有一件华丽的外衣,比如XXX大集团兜底,投资于XXXX政府项目等等,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直接无视他们就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了。
2非正规渠道的理财
通过近几年的知识普及,大家对P2P有了正确和客观的认知,懂得回避一些本无资质的项目。但是还有一些理财方式依旧在用一些非正规的渠道发售,且他们的风险更大。
比如说黄金的理财投资。由于黄金是大家最熟悉的投资品之一,围绕他开发的理财产品也不在少数。但是还有不少公司会引导客户到他们所谓的正规平台上参与黄金或者黄金期货的投资,同时还会建议投资者配置杠杆以获得“收益最大化”。对于这样的理财方式大家是千万要拒绝的,随时可能血本无归甚至产生负债。
3代客理财
确实很多投资者都会觉得,其实我不太会理财,总觉得赚的不多,听说谁谁谁特别厉害,买什么都能涨,要不就直接把资金交给别人好了,支付点“会员费”,或者进行收益的分配。首先把资金划至别人账户就会产生巨大风险,随时可能分文不剩,其次就算是在你自己的账户上操作,那么如果这个投资人真那么厉害,他为什么还要来赚一般投资者的利润分成呢?真正投资能力强的人和团队完全可以去发行私募产品。
如果你真的习惯将理财的事交给别人,那么你可以选择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只收取你管理费和交易费用等,由专业的团队为你理财,得到的收益也都属于你,何必去冒那样的风险呢。
总之,市场有市场的规律,你不会轻易得到天上的“馅饼”,当你自己觉得包住一个“馅饼”时,请低头看看脚下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陷进”在等着你。
以上回答来自理财达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购买银行理财需要注意哪些陷阱?正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相当靠谱的,但是也不代表就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该当心的地方还是要留意一下。投帅来给大家讲讲理财中那些常见的坑:
1、偷梁换柱
一般来说,不管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还是代销别家的理财,盈亏上虽然不但打包票,但基本的风险控制都是有的,至少对得起“正规”两个字。
但如果有人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勾结网点工作人员,通过高额佣金返现的手段,让他们推荐自己产品冒充银行理财卖给不知情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谓的“飞单”。
飞单,并不是必然会亏损,但是,你本来想去买银行理财,却被忽悠得买了完全不属于银行,甚至跟这家银行完全没关系的产品。结果承担自己根本不知道的风险,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甚至是承担不了的风险。这才是飞单最可怕,最可恨的地方。
预防飞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理财说明书,看清楚管理人和发售方,不要什么都看就签字,不要盲目相信银行里的东西都是银行的。
如果实在弄不懂,嫌麻烦,那么不妨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APP的方式,线上购买银行理财,因为线上产品,至少需要经过运营渠道和终端营销两道审核;反而比用户自己去网点购买更安全一些,减少了被骗的风险和可能性。
当然最保险的,还是去中国理财网查询一下,你要买的这个理财产品的登记编号。一般正规银行理财都是C开头,对个人客户的话是14位,私行或同业是15;这个登记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是真是假一查便知。
2、上屋抽梯
有些银行理财,明面写的预期收益很高,但实际暗含了很多限制条款;这个预期收益,实际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才有可能达到。
标明的高收益,是理论最高收益,只是为了先把客户吸引进来,一旦客户稀里糊涂的买了这份理财,那么不好意思,封闭期内,是无法单边终止合同的,就只能等到理财到期这笔资金才能回到客户手中了。
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肯定是对等的。一款产品,如果既能提供本金保障,同时又有高收益,那么肯定是哪来不对。承担风险不可怕,像这种云里雾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啥风险的,就比较恐怖了。
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分析各档收益实际能够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标注的最高收益就肯定能达到,很多时候,那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看得清清楚楚,仿佛触手可及,实际上,那就是个景而已。
3、浑水摸鱼
理财产品的协议合同,大多是又细致又冗长,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耐心,从头到期仔细研读,所以这里的小坑就更多了。
有募集期超长的,而募集期不能算在理财收益期间,只能得活期利息,基本可以算无收益。
有业绩报酬费超高的,比如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大头都会被银行以业绩报酬费的形势收走,这也变相鼓励了有些银行可能会片面追求高收益,拿用户的资金做激进投资。
还有所有费用都要从预期收益里扣除的,比如实际到手的收益率,是宣传时的预期收益减去销售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当然也就,没剩多少了。
综上,这些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利用民众的心理贪念和知识盲点,用高收益做诱饵,或谋取佣金,或诈取本金,无非一个“利”字。
平时多学习,遇事多留心,不贪不急,稳中求胜,才能避开陷井,到达投资升值的目的。最后,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都能稳赚不赔,远离陷阱,天天开心,事事顺利。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有哪些专门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生活中的消费陷阱还是很多的,我来说4个,肯定很多人都遇到过。
第一个消费陷阱和信用卡相关,信用卡有一个天坑叫信用卡免息分期。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信用卡“免息”,但不“免费”。
我们在进行大额消费时,比如iPhoneXS,最后支付的时候,一定会蹦出来一个链接:建议你用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并且一般银行会把免息后面再写上一个大大的“0”。
利息,确实是不收的,但银行会跟你收“手续费”。而手续费可能比利息还贵!!
举个栗子:
你做了12000元的账单分期,12个月还清。
银行就按照12000元来算手续费,月费率0.6%,每月手续费72元,一年的手续费就是72X12=864元。
这个0.6%的手续费,收得比0.6%的利息狠多了!
因为你每个月都会还掉1000块本金。如果是每月收0.6%的利息,那么,已经还掉的本金,是不会再产生利息的。所以,利息会越还越少。
如果是每月收0.6%的手续费,手续费不会逐月减少,是按你贷款总额来收手续费的!
所以,表面上是免息让你买iPhone,实际上你付出的真实成本,相当于一年13%的利息!
有人说,我压根不用信用卡,我用支付宝花呗、借呗。这就涉及到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消费陷阱了。但我要特别提醒你们,使用这些消费贷,一定要及时还款,否则会影响你买房买车。
过去,央行征信只接入银行的数据,只能查你在银行留下的记录。但现在,腾讯微粒贷、支付宝借呗、苏宁任性付等,也接入央行征信的数据库了。
花呗这种消费贷的数据,央行征信系统也是不定期抽查。在这些地方借钱,虽然比刷信用卡门槛低还方便,但是,你是没有逾期还款的宽限期的。
比如信用卡还款,超过最后期限3天,银行才会上报征信,记一次逾期。这3天之内,都是给你的宽限期。
但是,你借那些网络消费贷,超过规定期限哪怕1分钟,就给你记一次逾期。
所以,要特别注意按时还款。别买买一时爽,弄坏了征信,将来买房子买车办不下来贷款,麻烦就大了。
第三个消费陷阱,就是各大商家看似诚意满满的“满减预售”。就比如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的倒计时预售,先付定金再付尾款,定金膨胀、抢现金红包等等,这些噱头事实上都是一样的,就跟钓鱼一样,先丢个饵给你,等你咬钩了,就一下把你牢牢勾住。
比如预售制。预售的东西,你都买了,花钱自然是跑不掉的。要是你没买,比如,预付款付得太多,忘记了,或者不想买了,这钱就白送给人家了。
有一年双十一的招数是「购买小套装送双十一优惠券」,就是,先买指定的试用装,确认收货后就给你代金券,双十一那天可以用。
科颜氏天猫店20元买一套小样。买之后送20块双11券。相当于试用装不要钱,双11当天买200-20。去科颜氏门店买东西,跟柜姐多唠两句,她都能送你个试用装。
类似满300-30、满500-50这种的套路,还起了个唬人的新名字,叫「购物津贴」。
但是,所谓的满减、津贴,是绝对不会帮你省钱的!那都是引你越买越多的套路。
如果商家计算出,过往交易的订单,平均金额是250元,那么,你领的优惠券,最低使用门槛一定会被设成“满299元”。
你买了250多块的东西,一看还差40多块才能用优惠券,就继续往购物车里加东西凑单。
但你怎么加,也不可能刚好加到299元,然后你就发现,再买点能到399元,就可以用更大额的优惠券。
于是,你不知不觉,又把购物车金额加到了400多……就这样,店家慢慢地,温柔地,让你越买越多。
最后一个我要讲的消费陷阱就是营销洗脑。种草容易,拔草难。但实际上,那些容易让你心动的东西,80%你都不需要。
你相信我,时间会证明一切。
比如在朋友圈刷屏的戴森卷发棒,种草效果好到什么地步呢?我周围所有的女同事,都真心诚意地认可:如果你男友/老公没有给你买这一支卷发棒,他一定不爱你。
类似的情况,还有这种虽然不贵,但是让你产生美好生活幻想的东西……比如,懒人沙发。
你会发现如果你家没有三室两厅,你根本没地方放它,最后只能把懒人沙发放在沙发上。
还有就是热爱囤货的朋友们,一赶上双十一双十二,就恨不得把明年、后年、大后年的东西一次性屯到位。价钱是划算,但买得太多,结果就是用到天荒地老……看着省钱,其实是在浪费钱。
留点钱理财不好吗?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使用三天冷却法——
把东西放进到购物车,先别下单付款,放3天再说。过了3天,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失去吸引力。
那怎么避开这些陷阱呢?就两招,跟我做。1、打开支付宝-【我的】-【花呗】-【设置】-【额度设置】,不管三七二十一调到最少就是了。(注意花呗额度一个月只能改一次。)
2、【是否卸载淘宝、天猫、小红书……】-【是】
你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土豪。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其他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金融投资为什么说穷人死于p2p,中产死于理财,富豪死于信托?最近这几年,金融投资已经成为危险的游戏,穷人、中产和富豪惨遭收割,他们的死法虽然不同,死因却相同。
批量收割穷人的p2p。穷人最大的烦恼是囊中羞涩、致富无门,穷人的毛病是没有耐心,喜欢赚快钱,最好当天就能见到收益,当天就能结账拿到现金。
P2P就是抓住穷人的这个弱点,每天都能让穷人登陆后台看到收益,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返还一次利息。
最终,穷人批量进入了P2P,批量死于P2P,我的一个深圳朋友投资P2P损失了10几万。
消灭中产的理财。中产最大的烦恼是有点闲钱、投资无门,中产的毛病是奉行教条主义,盲目相信“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以为只要理财就能致富,最不济也能做到资产保值、增值。
理财经理就是抓住中产这个弱点,做好各种理财计划,找几个文员做成PPT,展示给中产看。
最终,中产大多数选择银行理财,或者各种宝类理财,我认识一个杭州MM,她在E租宝上损失了20几万。
重挫富豪的信托。富豪最大的烦恼是钱太多,人太忙,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他们常常出国,知道国外信托发达,也知道国外富豪都是靠信托传承家族财富。
富豪最大的毛病是,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成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国外信托业发达,因为监管严厉,信用环境好,受托人有信托责任。
最终,富豪把大把的钱交给信托,指望靠信托传给子孙后代,后来却发现,就连上市的信托公司都能爆雷。2021年一季度,爆雷的信托总数就达101个。
个人观点。穷人死于p2p,中产死于理财,富豪死于信托,他们的死法不同,死因却是相同,他们都死于:
不是职业玩家,指望靠钱生钱。自己财商不够,盲目相信他人。
文章分享结束,投资信托要防止三大陷阱和投资信托要防止三大陷阱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606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