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富: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
吴定富: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 更新时间:2010-7-8 0:01:32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新发展理念,推进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新起点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保险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全行业的发展理念、发展结构、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途径与领域也日益广泛,保险业不仅自身逐步转变发展方式,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理念有了新进步 保险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年来不断转变观念,深化对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样的保险业等问题的认识,全行业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发展理念。在经营理念上,稳健经营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保险机构逐步扭转了过去“大干快上”的做法,注重公司内含价值的创造和提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再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更多地开始关注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竞争理念上,差异化竞争日益成为导向,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逐步好转。在服务理念上,更注重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保险服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保险业坚持将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抓住发展保障型业务、服务民生这条主线,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应收保费率、寿险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比例以及退保率均达到三年来的最好水平。从业务结构来看,一些内含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得到较好发展,一些关系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业务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从渠道结构来看,直销和个人代理、机构代理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从区域结构来看,一方面,中西部保险市场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各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的协调性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地方法人机构逐步增加,改变了过去法人机构地区集中的状况,促进区域保险市场的发展。 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保险业更加注重统筹行业发展与风险防范,在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从机制制度上加强对保险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一方面,根据风险发生和传递特点,建立完善包括跟踪研究、预警监测、应急处置、信息披露以及季度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另一方面,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跨境传递、非正常集中退保、偿付能力不达标、保险资金运用、公司管理和内控不到位等风险,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措施。经过全行业努力,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险市场实现了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日益突出 保险业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积极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通过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方式,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针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的风险,专门推出了科技保险,目前已经在天津、深圳等12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目前保险业共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医疗积累准备金近3万亿元,有效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发展交通、教育、环保以及煤炭、建筑等行业领域责任保险,辅助政府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口企业,通过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便利等方式,积极服务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通过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对投保企业因环保责任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同时,利用保险费率杠杆机制,促使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与任务 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内涵式增长就是转变过去外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通过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推进创新作为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健全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坚持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突出人力资源在行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坚持把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提高承保业务质量,在优化理赔服务的同时加强理赔管理,堵塞各种“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竞争手段同质化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表面上看是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实质上是行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这种依靠营销层面的价格竞争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拓展竞争领域、提升竞争层次、丰富竞争内容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保险业的广泛需求,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二是要提高经营差异化水平,立足于公司和保险市场实际,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管理模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三是要提高服务差异化水平,要改变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在竞争中确立优势。 促进行业发展加快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 保险资源是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行业不重视诚信、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造成保险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使行业形象和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必须高度重视保险资源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要倍加珍惜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保险意识和消费需求,通过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把潜在的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要加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着力解决好销售误导、无理拖赔拒赔等问题,推进保单通俗化、条款公平化,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促进行业加快提升综合协调发展能力 这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具体就是要加快提升五个能力。一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保险业创新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大对技术、产品、服务领域创新的投入,完善政、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二是增强识别和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能力。借鉴国际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经验,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防范保险风险的重大课题,健全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三是增强盈利能力。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承保业务发展质量。增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稳步提高投资收益。四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培育诚信经营、积极向上、和谐发展、服务社会的行业文化精神,使先进文化成为提升公司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成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加强保险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坚定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五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强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保险业的渗透率和贡献度。 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当前保险业已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既要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要为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处理好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的关系 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保险业务的两个组成部分,是推动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近年来,业内和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承保亏损、投资盈利是保险经营的国际惯例,我国保险业也不例外。这种观点与保险基本原理背道而驰,忽视了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精算原则为基础的,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技术、合理厘定保险费率、改善经营管理来实现承保业务的盈利。如果片面追求发展投资业务,忽视承保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不仅会加大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而且会造成公司及行业发展稳定性差,不能有效抵御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处理好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关系 近年来,保险业逐步加强了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与服务,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及积极推广。但总体而言,目前城乡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平衡,广大的农村保险市场还是保险服务的薄弱环节。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农村市场存在产品针对性不强、销售方式单一、服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部分公司甚至简单地将城市保险市场的做法照搬到农村市场,制约了保险对农村居民的保障能力。加快调整城乡结构,推进“三农”保险发展,是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健全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发展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处理好保障型产品和理财型产品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的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理财型产品比例过高,风险保障型的产品比例很小,不仅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也影响到保险业保障功能的发挥。当前加快结构调整关键是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根据不同消费阶层、不同区域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现实情况,在有针对性地发展理财型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保障型、期交型等内含价值较高的业务。尤其是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时,保险业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保障型业务,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处理好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保险公司的关系 保险市场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使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大型保险公司经过改制上市等途径已基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则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公司治理、业务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既要继续发挥大公司的市场引领作用,又要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健康发展。鼓励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加强人才、制度、内控、信息化等方面建设,走专业化道路,开发满足人民群众真实保险需求的产品,发展不求快但要好,不求大但要强,最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加强改进监管,为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要巩固和保持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必须加强和改进监管,准确把握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从思想上、机制上、政策上、措施上保障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要正确认识保险业的行业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这是保险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根本特征,也是保险业的特殊优势。只有立足于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才能确保保险业始终沿着科学的发展道路前进。应当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围绕城乡居民不断涌现的风险保障需求,加强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要牢固树立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导向,通过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结构、质量和效益,强化标准保费、内含价值、盈利能力等指标;通过完善创新保护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新产品开发的制度。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如果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行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保险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推动保险公司改革,使保险公司真正成为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增强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稳步推进保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保险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完善分类监管政策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加强和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和统筹兼顾的分类监管政策与措施,把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到保险服务的各个领域和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加强薄弱环节,把群众有需要、经营有效益但又没有发展好的业务尽快发展起来。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业务,在产品审批、费率浮动、投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资本约束对转变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对由于业务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差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严格限制业务范围和新设机构。加强对公司风险状况的评估,对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经营效益较差的公司,依法加大监管力度。 支持发展重点领域 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相结合,重点鼓励支持既有利于行业自身发展方式转变,又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业务和领域发展。在三农保险方面,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协调机制建设;加强与小额信贷金融机构的合作,逐步扩大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试点区域;探索创新“三农”保险经营组织形式,推动农村相互保险和村镇保险试点。在健康养老保险方面,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和养老保险专业化经营。支持上海开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对其他地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在责任保险方面,大力推动旅游、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医疗领域的责任保险发展。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条件成熟的在全国推广。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鼓励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帮助出口企业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704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