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 财金观点 | 吴晓求副校长视频解读资本市场与金融发展(全6集)
人大 财金观点 | 吴晓求副校长视频解读资本市场与金融发展(全6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是中国证券理论界顶级学者,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多年从事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将金融学与经济学相融合,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独到观点与理论。而作为三届证监会的智囊,被称为“中国证券理论的奠基人”的吴晓求教授却说,自己只是“比较早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也是“现在仍然在孜孜不倦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
观视频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开发制作学术、思想类知识短视频,制作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视频节目。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受观视频工作室重点思维栏目邀请,对近期较受关注的股市现象做出讨论分享,以下为观点摘要。
1、美股10天4熔断,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对于“美国股市10天4熔断,中国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吗?”的问题,吴教授认为,虽然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下跌,但是风险正在收敛,加上中国国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疫情,所以中国不会出现全面的经济问题。
股市危机与金融危机有联系也有差别。美国的股票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泡沫化市场,在疫情之下出现了巨大动荡,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子已经出现。但是,我们还需要观察股市危机是否会引起市场流动性的短缺、债务和债券市场全面违约、货币动荡等问题,才能判断其是否会导致金融危机。
美国股市大动荡与高杠杆以及最近一段时期的流动性恐慌导致的抛售心态有密切关系。而中国市场的流动性目前并没有出现问题。中国短期的股市风险最严重的时期正在过去,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为市场稳定住信心。
2、中国股市为何难以保持长期上涨
这次美股暴跌,也再次引发了另一个层面的思考:美股保持了近10年的牛市,而为什么经济稳步发展的中国,股市却很难保持牛市?吴教授通过分析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本质性差别,揭露了两个国家市场走势不同的内在原因。
第一在于中美对金融的理解不一样。美国的政策重心在于发展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而从理念来看,资本市场在中国变得并不是特别重要。
第二在于中美的投资理念不同。大多数中国居民对股市市场不信任,其基础资产并不主要是在股票市场上,而美国居民的相当多的基础资产都是股票市场的资产。
吴教授又提到,中美想法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不同的金融文化习惯,即中国人风险管理意识较强,美国人投资意识较强。同时,中国人更多地认为金融就是银行,美国人则认为金融就是市场。对此他认为,现代金融的核心是市场,而不是机构,越来越强大的资本市场才应该是中国金融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推动市场的发展,通过“脱媒理论”调整上市公司的标准和结构,激发企业成长性。
3、互联网公司股市短板下,如何促进股市成长
吴教授认为,中国股市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太少。这反映出中国在上市的政策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重大的缺陷。
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是把资本市场要建设成全球新的金融中心,需要要留住好企业在国内上市。好企业指具有未来成长性的企业。吴教授看好科创板,就是因为它在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位,它在改变什么是好的企业这样一个说法。由于科创板企业不确定性大,所以要求进入这个市场的投资者要有较大的风险承担能力。但是,如果能做到彻底完整的信息披露,能保证市场的透明度,这个门槛便可以消失。
此外,金融的本质是契约和法律,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很完善的,但是我们的法治理念与法治能力,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
4、金融体系“脱媒”的三大重要价值
吴教授十分重视与肯定金融体系脱媒的价值,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现实意义,即脱媒可以降低房价。房价高会衍生出买房难与小微企业租金难、经营难的问题。而社会有责任为这些越来越富有的人提供投资渠道。这首先就需要完善中国的信用评级,提供一些可信的、透明度高的、有成长性的金融性资产让社会进行配置,让居民进行投资,这就是“脱媒”的价值。
二是脱媒能够提升金融体系的功能性,加强化解风险能力。
三是脱媒之后,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才可以很好的开放,才可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的投资者结构与美国相似,是本土资本非常强大的国家。所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外资非常重要,但是它的依赖度不是很高,况且中国现有的外资比例远低于国际金融中心水平,我们不必担心外资比例上涨会带来风险。
5、“注册制”下中国证监会需要具备的核心责任
中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上市的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要用“注册制”替代“核准制”的原因。核准制和注册制本质的区别在于三点,即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审核主体不同、审核重点及对后续的责任处罚不同。
吴教授强调证监会的核心责任就是要保持市场的透明度,保证信息的公开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保证股票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而证监会在“核准制”下既是审核主体,又是监管主体,无法处罚欺诈发行等问题。在推行“注册制”之后,市场不但可以提高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也可以更进一步侧重考查上市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使得整个审核系统更有价值。
推行“注册制”需要社会信用和契约精神作为前提。所以,未来中国要加强机构投资的信用,同时要提高它的专业能力。此外,注册制还意味着打新基金时代的结束,这将会是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重大的进步。
6、吴晓求教授的治学之路
最后,吴教授谈到了他从事金融学研究的治学之路。1994年之前他的重点是研究宏观经济,而1994年以后,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转向了金融和资本市场研究。1995年他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财政金融学院,这成为他学术研究的重要转折点。他深受黄达校长等等著名金融学界前辈与导师的感染,开启了一段重新学习的过程。
1994年前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吴教授后来的金融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给予了他开阔的视野。他认为,只有拥有宏观经济学的大的概念,并了解金融学的那些技术性的要求,才能够领会到金融的价值。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其结构变化的深入研究,在2000年前后,吴教授意识到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资本市场是推动中国金融变革的最重要的力量。
吴晓求教授特别强调,“良知”对于学者来说十分重要。他认为学术研究不能追求时髦、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名人效应、追求上进力、追求阅读量等等,而是应该从良知出发,踏实清晰地表达观点。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763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