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鞭炮声中加息 时机非常耐人寻味
中国在鞭炮声中加息 时机非常耐人寻味 更新时间:2011-2-9 11:12:23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2月8日晚间突然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第三次加息。
本次加息的时机非常耐人寻味:在兔年的大年初六,窗外的鞭炮依旧此起彼伏的时候,央行悄然启动了今年的首次加息,行动急切而且果断,跟以前央行在利率调整上的绥靖和慎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考虑到今年以来中国罕见的旱情和农业减产的风险,这种在兔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生效的加息举措就有了更多层面的警惕意义。
事实上,自今年一月份以来,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比较平稳,但物价和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依旧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最大根源。综观1月份以来整个宏观经济态势,尽管12月份CPI经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之后,稍微有所回落,但总体的物价走势依然不容乐观:其一,1月份的CPI尽管要到2月11号才公布,但考虑到春节季节性因素和翘尾因素的影响,CPI很可能创造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最乐观的估计也在5.5%以上;其二,今年冬天以来,中国华北和黄淮等地遭遇六十年来难遇的罕见旱情,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和河南等地旱情超乎想象,这些地区农业减产的可能很大;其三,去年冬季以来,全球气候异常,暴风雪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各主要粮食生产大国受到严重影响,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231点,创历史新高;其四,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进入了最关键的第三波,但由于流动性过剩和长期负利率,房价虚火依旧旺盛,虚高的房价随时可能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最大因素;最后,货币供应的增速难减,在经历了两年的货币大放水之后,央行想把失控的货币收回笼子,让货币发行快速减速,还需要诸多努力,这从1月份几乎超万亿的货币供应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意味着,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今年物价失控的警报并未解除,反之可能由于国内外的叠加因素而加大风险,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头等目标,更成为攸关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宏观经济是否稳定的头号指标。央行选择在鞭炮声中打响加息的惊雷,一方面彰显通胀在央行政策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急加息的方式,向外界释放货币政策的明确信号,避免去年“打左灯,向右转”的错乱信号引发猜测。
本次加息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意图将更为透明和统一:首先,经过本次加息,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重新回到金融危机前的3%,这意味着央行对今年CPI回到3%不抱乐观,全年CPI的容忍度应该在4%以上;第二,经过本轮加息之后,5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5%,负利率的状况大为改观,这对于一直具有强烈的通胀概念的房价而言,无疑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加息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成本和购房成本大大增加,有助于抑制更多的投机性需求;第三,本轮加息的力度选择依然是0.2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大,但选择的时机非常果断,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胀的底气很足,尽管政策名为“稳健”,事实上通过本次加息,已经明白无误地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已经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
当然,对于中国的央行而言,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央行在政策的选择上依然面临很多两难局面,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热钱的推动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于资产价格和输入性通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金融危机刚过,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如果过度收缩信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农业和中小企业。“十二五”虽然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但经济结构的任何调整,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速是不可想象的,但过于严苛的货币政策虽然对于物价和资产价格具有很好的杀伤力,但对于经济体的副作用不可小视。
但很显然,物价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威胁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解决的程度,所以,我们认为,本次加息只是央行给外界的一个警告和展现自己对抗物价决心的一个信号,绝不是央行收缩货币的最后一只靴子。
本轮加息之后,绝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最后一只鞋子落地,而是一个政策的开始。特别是,在经过全球慌乱和操之过急的救市政策之后,下猛药的最大负面效应??通胀效应已经呈现全球蔓延的态势,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再加上全球今年农业的极度不确定,全球性通胀的大合唱很有可能在今年拉开序幕,如果这样,中国央行的加息选择不仅是明智的,而且也是负责任的举措。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826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