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上海本地老房子绞圈房,究竟长啥样

这几年在历史民居的研究中,绞圈房成了热门话题,对于绞圈房的定义也是各有其说,莫衷一是。

绞圈房本是上海原住民对屋顶互相绞接的一层“口”字形四合院或双庭心“日”字形合院的俗称,也有研究者把上海地区双坡厢房与正屋互相绞接的一、二层三合院、四合院及其串联形成的多进院落都归入绞圈房,即广义绞圈房。但广义绞圈房的范围过于宽泛,除了单坡厢房合院,几乎涵盖了江南民居中的单进和多进合院,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绞圈房。

绞圈房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九年(1883)徐家汇土山湾外国传教士编的《松江方言教程》,但并无绞圈房的定义。1935年《申报》有一段文字说到绞圈房:“要知中国旧式民房,常以进计:一进者有一进两厢房,两进者有口字形之‘绞圈’,此外则三进,四进,以致七进,九进不等。”

可见,所谓“绞圈房”仅指一种四合院。松江一带的合院民居基本上是单坡屋顶厢房,松江方言中有绞圈房一词,可见民间的所谓绞圈房,厢房屋顶并非一定是双坡的。笔者曾在新场附近的坦直村拍到一座厢房屋顶是单坡的四合院,原住民告诉笔者这是绞圈房。

如果某类传统民居有专属名称或被认为是江南民居的支系,那么一定要有区别于其他江南传统民居的特点。笔者在浦东地区发现的某些四合院有一个特点,屋顶是歇山顶,这在江南其他地方的四合院中甚为少见,如周浦镇旗杆村顾宅、合庆镇王桥村陶宅、航头镇王楼村傅雷故居、张江镇中心村艾宅等都为歇山顶。所以,从专业角度,可以认为只有歇山顶的四合院或者双四合院可以称得上绞圈房,如果有门楼式仪门、护壁戗篱笆、蚌壳槅扇窗,那就是经典的绞圈房,仅见于上海地区。

浦西也有这类绞圈房,现在淮海中路上的环贸国际广场地块,过去叫钱家塘的地方,就有一座,门牌号南昌路624弄某号(可见于《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据此处原住民诸先生说,他祖母吴家祖上于清康熙年间从苏州移民上海,清道光末年建了一座七开间,厢房外有走廊的四合院,前埭内侧居中约三米处是仪门,两边有墙,形成前后两个天井。后天井比前天井大许多,都是青砖侧铺花纹落地,客堂为大方砖地坪,所有房屋都设可脱卸蚌壳槅扇门窗,代代相传,一直称老屋为绞圈房。老屋1985年被拆除,可惜没有留下任何影像。

据其描述,老屋平面形态与笔者航拍到的坦直的一座绞圈房类似,只是后者建于民国。目前发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绞圈房约始于清道光,止于民国。

坦直单坡厢房四合院

旗杆村顾宅

王桥村陶宅

王楼村傅雷故居

王楼村傅雷故居歇山顶

王楼村傅雷故居仪门

坦直村某宅可见仪门两边有墙

坦直村某宅戗篱笆

中心村艾宅蚌壳槅扇门(网图)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教授认为:“‘绞圈房’在建筑专业内尚未有正式资料记载,也并未被证明仅出现在上海地区,但它具有重要的建筑遗产价值与意义......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上海地区演变的一种分支,代表一种民居发展状况,不过这些特点并未在上海市区的房屋上沿袭太多,对上海建筑的近现代发展不具有导向作用。”

实际上,上海到元代才置县,明清时属苏州府、松江府(明属南直隶南京,清属江苏省),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上海历史文化原本属于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开埠后融入西方文化才形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注重创新,具有独立个性的海派文化。本土绞圈房作为江南传统民居中的小众,对于上海近代主流民居石库门住宅的形成影响甚微。

栏目主编: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来源:作者:陆中信

系统门窗

断桥铝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隔音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882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地皮融资流程地皮融资流程图
下一篇: 地道银行金库银行金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