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大门口常常会挂着‘耕读传家’匾额,说的是,白天锄地种庄稼,下雨天或晚上读书,以此育化人。”曾在郝家镇北张村驻村近三年的镇文化站站长王清华觉得,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北张村的民风再合适不过。
坐落于郝家镇西北方向的北张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民风淳朴,户户家风、学风优良。“别看我们村人口少,走出去的大学生可真不少!”北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瑞亮常自豪地向别人说起,“村里没有‘刺毛’的人,都很孝顺,没有媳妇婆婆吵到大街上、父子告到法院的情况,这正是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润化。”
时间倏忽,新旧更替。如何在流逝的岁月里传承这份珍贵的乡村记忆?如何在新时代弘扬浸润人心的家风、学风?面对这一“考题”,张瑞亮用行动给出了一个令群众满意的答案——打造东营市首个以“家风”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
磨盘铺成的小道、木车轮做成的圆形窗户、仿古木门、青砖灰瓦、习字墙、整修一新的农家小院、几株果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在北张村村中央,一个韵味十足的乡村博物馆映入眼前,馆前刻有“厚德北张 金鉴家风”字样,寓意着北张村良好的风土民情和宝贵的道德风貌。
走入馆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投映到墙上的“家风赞歌”。“张氏家训、家风,是从老一辈延续下来的精神财富,我们是见证人,更要做传承人。”当天,张瑞亮正和工人们忙着馆内下一步的布置,他说:“这里本就是闲置的农家院落,正好原原本本地展示了过去的生活。接下来,除了摆放村里收集的老物件,还会有竹简制作的家风治家经典。”
整个博物馆,最具特色的当属一个有着近200年历史的石碾。这是用石头和木材制作的农家工具,可以将各类谷物碾碎或者去皮。“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个老物件了!”张瑞亮说,这个碾可是北张几代人的记忆,“村民用它碾米、压韭花、压粗盐等,几家人碰上还能拉拉家常,交流感情。现在我们北张和附近十里八乡的人还在使用呐!”
“200多年的碾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历史,而且它仍在发挥作用,为好几万人服务。”对张瑞亮和王清华来说,这个碾恰恰是他们打造这个博物馆的“初心”。
“希望为村民沉淀下好的、健康的、科学的东西,就如同将散落的沙子一吹,最后露出的都是黄金。”张瑞亮期待着,留下的传统文化精华将继续佑护这一片人民,让村里走出更多大学生,让村里的家风更正、更美……
编辑:大L
来源:掌上垦利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882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