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铲除商户门上贴字,这不叫精细化管理

“管点有用的吧”,日前,黑龙江伊春城管执法人员将商户玻璃门上的“熟食烤鸭”招牌铲掉引发热议,视频中有商户当场吐槽“管点有用的吧,这玩意儿有啥用啊”。

7月2日,当地回应称,此次事件的发生“与常态化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要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切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很微妙的一个回应,城管铲字到底对不对,其实并没有明确说。

只是当地在“落实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日常考核评价机制”时,因对城管部门进行量化打分而引发的一个铲字风波,因为常态化量化管理而导致执法人员积极性太高,上街铲字惹来众怒。

而这个常态化量化管理的初衷本就是“为群众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生活环境”,归根究底,城管铲字有违这个初衷,那显然是必须“坚决杜绝”的。

怕就怕,模糊不清的地方态度给后续的具体做法继续留有余地:字该铲还会铲,只是不要再因此被捅到社交平台上去,注意采取措施阻断“传播源”。或者铲字要注重常态化管理,避免再集中铲字从而引发围观。

诸如此类的反向提醒,恐怕还是要避免,这就需要在回应公众关切时尽可能明确地亮出立场,让对错是非不要存有多种解释的空间。

常态化和量化管理本身可能没什么问题,只是具体的定量考核标准究竟是什么,也该向社会、特别是执法相对人,有一个详尽的内容公示,包括标准制定的过程,也要有充分的协商征求意见,让众人对规则的合理性、可执行性有一番议论。

全程透明的规则和标准,才好用来要求人们遵守,所谓徙木立信就是这个道理。

城管铲字不只伊春一家,也不是今年的什么创新搞法。

早在十几年前,河南郑州就有沿街商户因门窗贴字被执法人员清除而引来央媒报道。

2022年1月,长春也有街道以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的名义集中清理“橱窗字”,“擦洗了城市面貌,净化了城市容颜,改善了城市环境”。

由城管执法人员集中对城市沿街商户玻璃橱窗进行净化,在多地时有发生。而常见的规则援引则多指向《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关于城市中设置户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的相关规定,但“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并定期维修、油饰或者拆除”的要求里,却也并没有明确所谓橱窗内不能出现商户经营项目等招贴的内容。

据此番铲字的伊春《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对城市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阳台和门窗外,明示了“不得吊挂、摆放影响观瞻的物品”,但这一条与执法人员所言“宣传店内经营项目”不被允许的情况亦不相符。

门店在自家橱窗外招贴经营项目、特色菜品,商家对其橱窗里的内容、外形负责,属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范畴,如果不是有碍观瞻、内容不雅,就不该被干预,这应当也是对城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精细化考量。

毋庸讳言,不少地方从城市市容的角度出发的所谓联合整治,之所以屡屡把矛头对准商户的橱窗,本质上还是对城市景观“大一率”美学的思维依赖,万事都追求一个整齐划一,店铺招牌的颜色字体如此,道旁绿植的高矮胖瘦亦然。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城市是人的城市,过分追求一刀切的整齐,只会消磨城市的生气,损耗人居的品质。

在充分市场化的经济生态中,绝无可能让不同市场主体的店招牌匾、经营项目都实现一律,尊重和呵护不同商户的各异陈设、多彩表达才是成熟的市场环境该有的状态。

而在商户同样有一定资金投入的橱窗装饰,在并未有事先告知、亦未有“强拆”预警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上手铲字所带来的商户损失,并不是一句“坚决杜绝”就可以弥补的,也明显不符合法治环境下的依法行政要求和程序规范。

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不求事无巨细的呵护备至,但求尊重规则、讲求程序的执法有度。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档断桥铝门窗

铝合金门窗

隔音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883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城堡楼层地板还在修复,拆除楼梯口拱形窗户以提高搬运效率
下一篇: 城阳:损毁燃气设施,三企业接20万元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