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基金业协会再次对失联私募进行公示,意味着失联机构的信息披露式管理正在走向常态化,而这也将成为新一届监管层针对私募基金领域“扶优限劣”政策的重要举措。
监管层对“带病”私募机构的问题从未放松关注。
日前,基金业协会对第七批失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进行了公示,共有包括上海誉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誉银)和六宝(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六宝基金)等在内的五家私募基金因无法取得联系而遭到公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上述五家私募管理人当中,多数基金产品已经出现兑付违约。其中最引市场关注的,则是与香港富商霍英东之子霍文芳有关的六宝基金。此外上海誉银也是一家在债权私募市场中存在较久的管理人,其曾发行多只基金产品并出现兑付问题。
六宝基金“再进”失联名单
5月份以来,北京、湖北等地出现了一批“踩雷”明星私募六宝基金的投资者,据媒体报道,这批投资者中包括跳水冠军田亮、演员金巧巧亲属等知名人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投资者处了解到,六宝基金此次未兑付的金额约有近20亿元。而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六宝基金就被爆出失联消息。只是随后其表示,失联与该公司同监管部门沟通不畅有关。
事实上,六宝基金之所以受到关注,源于该公司正是富商霍英东之子霍文芳设立。公开资料显示,霍文芳系六宝基金高管和法定代表人,而公司的总经理和风控负责人则是田绍龙。
21世纪经济记者调查获悉,田绍龙系湖北阳新官桥人,曾在家乡的一家印刷厂打工,后来从事贸易公司和电子商务生意,结识霍文芳之后,两人在北京成立六宝基金,此后还多次高调宣扬金融要有“互联网思维”。
从基金业协会的备案信息来看,虽然早在2009年六宝基金就已成立,并先后发行多达10只产品,但霍文芳和田绍龙并未获得基金从业资格。此外,六宝基金的多只产品均发行于证监会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办法》)实施之前。
“这和基金业协会后来加强监管有关系,许多之前有问题的管理人,即使之前发了产品,在基金业协会负责分管私募后,也就没再发,因为发行成本太高了。”灯卓投资董事姚剑锋表示。
但据六宝基金官网显示,2015年其仍有一款“六宝托克托嘉和煤炭物流园基金(二期)”产品处于销售状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17%,只是该产品并未在基金业协会的产品信息中出现。
“失联”公示将常态化
除六宝基金外,上海誉银也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家私募机构,并在一些第三方财富公司人士中有些“名气”。
“之前就知道他们家的产品,我们是不敢接,因为当时觉得收益率方面有些高了,风险也不好拿捏。”北京一家第三方财富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上海誉银与上述被披露“失联”的私募机构有所不同,因为在《私募办法》实施以后,其仍有产品发出,包括富明、富乙、富德等多只合伙基金,不过其董事长张悦同样无基金从业资格。
除此之外,上海誉银的产品还曾一度同上市公司有过关联。
《私募办法》实施前,上海誉银曾发行一只“上市公司·中昌海运特种船舶资产收益权计划”产品,所募资金将用于浙江舟山蓬莱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蓬莱船舶)的造船项目,而中昌海运则是蓬莱船舶的付款客户。
“这个项目看起来看好像是上市公司的,但其实他的融资方并非上市公司中昌海运,而是他的上游,把上市公司放在项目名称里有混淆概念的嫌疑。”一位接近上海誉银人士对此指出。
这款产品的名称也一度出现在基金业协会的备案信息中,目前状态则显示为“正在运作”。
业内人表示,上述多家失联私募的公示,是监管层通过信息披露渠道加强私募领域监管的又一次延续。
“目前通过公示的方式,是一种信息披露式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成本。”姚剑锋说,“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还是很多,不排除其中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相信随着更多问题的出现,还会有更多失联私募被披露。”
诚如其言,截至今年6月20日,中基协已先后将深圳金赛银等37家私募管理机构列入失联机构名单,同时另有18家管理人资格已被注销。
这或是证监会针对私募领域所贯彻的“扶优限劣”宗旨的体现。此前,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充分认识到私募基金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优势和积极作用,遵循‘适度监管’理念和‘扶优限劣’宗旨”。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12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