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低受益通胀预期消费板块重现买点

估值低 受益通胀预期消费板块重现买点

估值低 受益通胀预期消费板块重现买点 更新时间:2011-4-23 12:13:20   本报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消费股的机会或许正在被“跌”出来。  上周,今年以来一直灰头土脸的消费板块终于开始扬眉吐气。国际上,受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贷评级影响,全球市场出现跌势,A股前期涨幅较大的周期股首先遭到波及;国内市场,受政策调控预期影响,金融股近日出现连续跳水,周期性股票中有色、水泥等板块也普遍下跌。一片跌声中,消费由于先天的抗跌优势,又受到个税改革的利好影响,成了近期表现最好的板块。据Wind数据,截至4月20日,申万一级指数近5日涨跌幅只有6个板块飘红,而其中医药消费、纺织服装、商业贸易、农林牧渔等4个板块立足消费。  一季度估值的修复,使得消费板块的战略性配置机会再度被基金所关注。据民生证券监测显示:近期少量基金增配消费类板块,由于医药、电子、批零、食品等行业配置指数已处于低位,预计近期或将出现增配。可见基金已经开始停止“卖出”的操作,积极捕捉消费“买点”。  当下,虽然市场对风格转换的判断出现分歧,但随着估值调整,消费的主线地位被多家基金公司重申,而白酒成为最受追捧的行业。  消费主线地位被重申  今年以来,市场风格一直以蓝筹风格为主导,“减持消费,增配周期”成为多数基金一季度的必然操作。进入二季度以来,消费一改“颓势”,经过前期的调整,多家基金认为消费板块买点将重新出现。  招商上证消费80ETF基金经理王平对记者表示:“消费板块经过近两个季度的调整后,估值水平已经到了价值投资区间,部分行业甚至到了历史最低估值水平。成长股的比价效应逐渐显现,消费成长股在未来一个季度将逐渐迎来市场更多的关注。”  而消费红利基金经理王品则更加直接地告诉记者:“虽然一季度,我们同样对消费股进行了一定比例的减持,但是,消费板块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中长期将消费板块作为投资主线的思路不变。对于一些经下跌后调整到位的个股,我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买点机会。”  易方达研究部总经理潘峰日前在该公司十周年基金经理面对面交流会上也告诉记者:“消费和医药一定还有机会。”他指出,该板块一季度的调整主要由于前期对消费本身预期过高,大家都进行战略性的建仓。当下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要对消费板块的公司引入新的考量因素,如投资食品类公司,食品安全就应该成为新的考量因素进行重新评估。  广发基金专户投资经理霍竟春在谈及二季度投资主线时同样强调消费,他告诉记者:“下一阶段将遵循三个方向进行投资,一是受益于城镇化特别是保障房建设投资拉动的行业,比如水泥、工程器械和房地产;二是目前估值相对比较低的行业,同样包括水泥、地产以及个别银行股;三是寻找一些具有确定性高成长的个股,这将在消费以及新兴产业里面进行挖掘。”  银华优质增长基金经理况群峰在一季报中指出:消费品已经处于相对估值的历史低位,逐渐进入建仓区间。  白酒受益通胀受关注  3月,CPI指数同比增长接近5.4%,使得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和持续时间都会较长,这将促使消费板块的细分行业产生更为明显的分化。就细分行业来看,目前白酒最被基金青睐。  王品告诉记者:“消费板块二季度将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分化上,全面行情能否启动,需要密切关注二季度后的估值修复程度以及通胀水平。但是,可以判断的是,消费板块个股的活跃度相对一季度会有明显提升,从细分行业来说,目前看好二线白酒、家电、纺织服装、零售等行业的相关个股;而医药、消费电子板块当前估值依然偏高,仍持谨慎关注态度。”  国投瑞银中证下游指数基金经理孟亮同样认为:“在通胀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消费板块的表现也将有所分化。通胀对某些商业板块来说是一个利好,如白酒行业,在通胀时其提价的预期就很强。但有部分行业并非是利好消息,如啤酒、奶业等,其生产成本必将提高。”  王平则表示:“消费板块中增速最为稳定的行业是医药、食品饮料行业,而且这几个行业的估值也回落到了一个相对有投资价值的区间,目前我更为关注。”  此外,据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虽然消费走弱,但可以发现基金并没有停止对消费个股的挖掘。*ST通葡一季度被中邮系大举增持,中邮核心主题和中邮核心优势合计建仓593.44万股,占流通A股比达4.24%。据Wind数据,截至4月20日,该股票年内涨幅达10.13%。而汇添富则4只基金共同介入大杨创世。公开资料显示,汇添富均衡增长、民营活力、价值精选、优势精选一季度合计持股502.43万股,占流通A股比达4.68%。据Wind数据,截至4月20日,大杨创世年内涨幅14.5%。

Bitget交易app下载

Bitget最新下载

Bitget下载

Bitget最新注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19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估值优势明显最新个股评级一览
下一篇: 估值修复行情有望纵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