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素有中国白酒原酒之乡的称号。中国有白酒的地方,几乎就有邛酒的存在。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的些许落没,面对当下行业周期性调整之后的井喷,是固守陈规,保持对过去的延续,还是革故鼎新,创造一番开天辟地的新局面?
其实,面对不同阶段,为了邛酒的发展,邛崃有关方面多年来都做过了许多尝试。但是在前几年酒业整体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要再恢复到上世纪末的辉煌,除了思路,天时、地利、人和,也非常重要。
现实:名酒产业园遭遇行业调整期
“邛崃的白酒产业发展,不仅仅只局限于产业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发展,能拉动一二三产业的长足进步,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那是在2012年10月9日,深秋的暖阳依旧灿烂,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打在时任邛崃市委副书记刘忠的脸上,刚刚履新不到1年的刘忠分管邛酒,他向媒体公布了“贸工农一体,文博旅互融”的邛酒二次振兴计划。
当时在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邛酒产业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文件中,成都商报记者看到,2012年应该算是“邛酒产业发展顺利”的一年,不仅大力加强了名酒园区建设,引入园区酒企26家,还在2012年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2年第192号公告,批准邛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月17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通知,正式授予邛崃市“中国白酒原酒之乡”称号。
然而,当邛崃名酒园区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候,随着2012年底,整个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到来,2013年开始,波及到了邛崃酒企,也影响到了入驻园区酒企的发展。重庆诗仙太白集团邛崃酒业有限公司(下称诗邛酒业)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在邛崃名酒园区诗邛酒业门口看到,厂区已经停止生产,门口和围墙的栅栏也有了斑斑锈迹,有几个保安在厂区巡逻。当地一位跟诗邛酒业有业务往来的服务商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早在三四年前便没有投产了,而且还欠着园区的土地款、修建费用和当地几千万的税收,目前仅由诗仙太白总部聘请了9个保安,分班巡逻,看着厂区的其他资产。
今年4月11日,有媒体曝出,诗邛酒业发布公告称:因经营策略调整,对外招商、整体公开出售邛崃酒业。成都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园区内也有多家酒企与诗邛酒业类似,已停产多年,荒草丛生。
有分析人士指出,邛崃名酒产业园这种集中重点打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问题,但是恰逢行业调整期,自然有的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难以为继的情况,但是挺过来的企业,面对2017年行业回暖,自然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调查中,成都商报记者发现,园区也有另外一些企业发展良好,生产经营正常。例如金六福酒业、有缘坊酒业、古川酒业、宜府春酒业等。
根据邛崃市经科局的提供的税收数据显示,随着2017年酒业的回暖,整个邛崃酒业利税较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
原酒如何突围?
工匠精神太单一“高州模式”需警惕
邛崃一家酒企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者,“要实现邛酒接下来持续不断发力,产业振兴,寻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邛崃市经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邛崃市共有白酒原酒窖池约2.5万个,其中酒业园区1.5万个;白酒原酒年生产能力30万吨,储酒能力约100万吨。
成都达观投资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徐祥华分析认为,邛崃产能如果短期内能释放三分之二,即20万吨产能,那就需要3万多个窖池,而根据行业平均数据,20万吨原酒产值50亿元,带给当地的税收将超过10亿。
四川省白酒酿造专家古代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3万多个酒窖投入了资金约为2.5亿左右,这些窖池越用越有价值,是这些酒厂的灵魂所在。“如果弃用就要坏掉,酒厂其他设备就形同虚设。”除了酒窖恢复本身能带给当地政府经济的增长,上下游产业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拉动。
从事了22年邛酒运输的郑继刚告诉成都商报记者,1996年,他买了10辆运输能力40吨的原酒运输车,源源不断地将邛崃原酒销往全国各地。10辆车一个月要跑3个往返,年运输能力大概是1万4千多吨的运输量。“我们邛崃总共有4家比较大的邛酒运输公司,加上不成规模的小型运输车队,一年大概有30多万吨的运输量,按单程2.5万/辆一趟,鼎盛时期,年总产值约为4亿左右。”
根据行业专家估算,如果邛崃市为了复兴邛酒,大力扶持和恢复绝大部分原酒企业生产,带动当地产业上下游产值约200亿,可以新增税收10亿元。因此按照这个逻辑,邛酒振兴让整个产区将优质高性价比的原酒,卖给全国范围内其他省的品牌酒企,继续“勾兑天下”似乎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为了让当地酒企在行业恢复期,按照上面的逻辑酿好酒,提倡工匠精神似乎成为了邛酒振兴的一个号召。4月26日,(邛崃)菁蓉酒谷在邛崃市经科局的指导下,还开展了“菁蓉杯.寻找醉美酒匠”的活动。
然而,纵观四川各个产区,能用工匠精神,酿出好酒的地方,又岂止邛崃一个?
根据四川省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12月,四川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为372.4万千升,整个白酒金三角产区,年原酒产量也在80万吨左右。
其中原酒产量最大的是宜宾高洲酒业(下称高洲酒业),据高洲酒业的一位服务商向成都商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多年来,高洲模式主要就是为品牌酒企如洋河,宋河,迎驾供,郎酒等知名酒企提供原酒,做配套原酒供应。2012年高洲销售额超过17亿,销售了近8万吨原酒,其中洋河购进3万多吨、郎酒购进2万吨。“眼见着增长势头明显,当时决策人决定通过融资的形式,大量做基建投入扩大产能。” 在2012年,高洲酒业投入了十多亿元想建造新厂区,扩大产能,将原酒抵押贷款。
之后,行业进入调整期,高洲酒业10万吨库存质押,产能闲置。另一方面,经过这一轮白酒产业大调整,众多市场被第三方供应商替代,名酒白酒企业和二线白酒企业本身的新增产能也在释放。让其财务负担沉重,高峰时期2014年达到23亿贷款融资债务。
打造头部品牌
对标“洋河模式” 有待时间检验
“单靠‘工匠精神’做好原酒销售来拉动邛酒振兴非常脆弱,因此,还是要依靠一个强势的龙头品牌,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酒业评论员吕咸逊向成都商报记者指出。
近来,随着整个白酒产业的复苏,临邛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崔艳显得格外忙碌,经过了之前几年对全国各地酒业产区和名酒企业的调研,对于未来邛酒的发展,她有了全面的计划。本报之前报道中曾提到邛酒三个梯队的品牌振兴计划,其中打造头部品牌尤为重要。而如何打造头部品牌,崔艳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值得借鉴的是“洋河模式”,他们通过整个江苏省之力在短期内扶持了“洋河”这个品牌,带动了当地产业的高速增长。
十年间,洋河股份迅速成长为白酒行业三强,在品牌、产品等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情况下,其高成长的秘诀在于大股东和管理层相互制衡的较为理想的股权结构及其带来的强大执行力。
根据4月26日,洋河股份公布的年报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199.1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92%、13.73%,双双高于2016年的7.04%、8.61%。
洋河股份于2009年上市,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显示,可信的经营数据最远可以追朔至2006年,因此我们用洋河发展的前十年来观察洋河的变化。
那时的洋河,不过是一个营收10.7亿元的“小个子”。当时白酒业上市公司的营收座次是五粮液(000858.SZ)、茅台(600519.SH)、泸州老窖(000568.SZ)、山西汾酒(600809.SH)。经过10年发展,这座次已经变成了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
洋河2006年营收只有汾酒的2/3,十年后则是汾酒的近4倍。洋河人用了十年时间,成功跻身营收过百亿的中国上市公司白酒业三强,并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另一个数量级。
这一切的成绩与当地政府举多方面力量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早在1998年,江苏省下发了《省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文件,正式提出要推动“苏酒振兴”,“三沟一河”当中的洋河、双沟、高沟均隶属于淮阴市,当时整个苏酒内部竞争非常激烈。
2003年8月,洋河推出“蓝色经典”系列新品将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3亿元左右飙升到2011年的130亿元左右,成为全行业第三家销售额超百亿的酒企。2006年,洋河开始筹备上市,2010年,在江苏省和宿迁地方的支持下,洋河与双沟合并成立苏酒集团。2009年,洋河股份上市。
成都商报记者在洋河上市的招股书中,看到了股权结构,除了高管和普通员工的持股计划等创新方式,其中国资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重。
事实上,对于一个品牌企业的发展,股东的设置除了资金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资源的配置,从上图不难看出,洋河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的设置,均能给其发展带来各级资源。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指出,对比洋河的成功,在名酒品牌众多的四川,邛酒在打造头部品牌方面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何日君再来?
依托剑南春发展文君酒
对于邛酒头部品牌的打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结合成都市的优质资源,以及剑南春的资源,将邛崃的‘文君酒’做大做强,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出路。”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文君酒厂被蓝剑集团出资1.2亿元收购。2001年,剑南春持股62%成为文君酒的控股方。直至2004年,才扭亏为盈实现600多万的净利润。2007年,世界知名奢侈品集团——轩尼诗出资2500万欧元(折合成人民币近2亿)收购了文君酒55%控股权。另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登记信息显示,2016年10月底变更的文君酒公司股东信息,股东方仅有剑南春集团一家。
目前,成都商报已得到剑南春方面证实,剑南春高管也已出任文君酒公司高管。目前,文君酒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均为任斌。有公开信息显示,任斌曾为剑南春酒类经营公司高管。剑南春副总杨冬云已出任文君酒董事。
5月8日,成都商报在剑南春总部所在地了解到,由于剑南春在改制过程中,根据协议,改制后的企业仅仅只有“剑南春”商标的使用权。因此,商标的归属权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剑南春。
“对于接手文君酒厂的剑南春来说,将文君酒进行全面打造,成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龙头品牌,似乎更合乎商业逻辑。”前述分析人士指出,“多年积淀,剑南春酒厂作为名酒企业无论是生产、品牌、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做大文君品牌的基础, 加上轩尼诗之前打下的品牌基础,文君酒再度被扶持成一家年产几十亿的龙头品牌企业,也不是不可能。”
分析人士为成都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邛崃打造文君作为龙头品牌, 20万吨产量,50亿元产值,为地方带来10亿元税收,加上带动上下产业链,又增加10亿税收,品牌带来的产品增价,又可增加10亿税收。
随着文君品牌崛起,同时带动邛酒品牌提升,再通过MBO贴牌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入外来资本。“整个邛崃经济将上一个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突破50亿。”该分析人士指出。
同时,著名白酒专家、四川省酿酒协会专家组组长曾祖训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文君酒的确是个好品牌,但是近年来,品牌打造的成本非常的高,过去几个亿能打造一个品牌,现在几十亿也很难。
毫无疑问,要让剑南春下决心对文君酒品牌的投入,单靠剑南春一家企业自有资金,似乎难度不小。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哪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在方式上,该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文君酒的品牌投入,可以是分年头投入,循环投入,占股权可以转化为品牌商誉资产的,而不仅仅是费用。
另一方面,政府方面和剑南春一起按一定比例投,通过引导投入,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基金做一定比例放大。“比如要投50亿的话,估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分几年,每年投10亿左右。”
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
在我们连续三期的“问诊邛酒”专题中,从以“原酒到名酒的距离”丈量了邛酒品牌发展的苦乐;从“邛酒勾兑天下”的历史中演绎悲喜;再从“高洲模式”、“洋河模式”结合邛酒近年面对的各种现实,进行对标。
在“问诊邛酒”地过程中,我们既看到问题,更多的是看到希望。我们希望,邛崃白酒产业的振兴法则正在“破”与“立”当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最终能探寻到一条符合邛酒发展特点的路径,走向新的辉煌。
文 || 徐雅玲 龙晓敏 编辑 || 宁森源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63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