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天津的版图,宁河在东北部。秀美的七里海自然景观,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自古以来,这里思想开放,文脉兴盛,养育出无数的文人雅士、民间艺人。天津的优秀传统文化特性都在这里显露出来,尤其重要的是天津民俗文化、民间绘画和戏剧民间艺术更是保留得很完整。
剪纸
宁河老百姓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要贴一张灶君,然后是纸马,一对门神。窗户上要贴巧手剪出来的窗花,喜气火爆。宁河的剪纸很发达,家家刻剪纸,染红纸,代代口传心授。剪纸也是众多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热销到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此外,各种民间花会也丰富多彩,高跷、舞狮、秧歌等等,传统民间音乐更是撩人。最热闹的是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走百病等等习俗,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现在风气犹在,地方特色越来越浓厚。
东丰台木版年画
东丰台木版年画创始至今历经数百年,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成为特有的精神财富。东丰台木版年画与杨柳青年画如姊妹花,它的文化内涵,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考古学、传统绘画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东丰台木版年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尊奉传统的伦理道德,多取材于民间世俗的社会生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冯骥才先生说过,杨柳青年画受众大都是城中的市井人家,东丰台年画的受众多是农民。杨柳青年画里娃娃抱的是金鱼,东丰台年画却是鲤鱼。杨柳青年画里的人物都是凤眼,东丰台年画只画活眼。确实,两地年画虽然近在咫尺,风格却不同,显示出宁河民间绘画的独到。
评剧
再比如宁河的评剧早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出现,并且迅速地发展繁荣。北京、天津和唐山都是中国评剧发源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宁河评剧从一开始形成就具有北京、天津及唐山的风格特点。宁河评剧形成于清朝末年,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各种流派都在这里汇聚,相得益彰。宁河的评剧生活气息浓郁,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善于表现老百姓的故事。1950年宁河成立艺新剧社,筱俊亭、李筱舫、杨玉春等名家先后加入,后来鲜灵霞、花玲霞、张桂霞等“三霞”陆续助阵,把宁河的评剧推到了一个高潮。深受京津唐及东北广大地区群众的好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
七里海河蟹面
还有七里海河蟹面传统制作技艺,蟹味浓厚,汤汁鲜美,面条爽滑,也是我国民间古老饮食文化的一份优秀遗产,在中华民族的饮食大花园中,独树一帜,是全国知名、天津特有的民间风味食品,发掘、抢救、保护七里海河蟹面传统技艺,对研究民间饮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现实意义。
陶艺
提起陶艺,宁河板桥镇盆罐村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著名的手工制陶生产地之一。盆罐村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黏土,即黄河泛滥沉积下的黄黏土。产品更多的是从生活实用出发,设计新颖巧妙,讲究好看、耐用。长期以来,盆罐制作工艺在宁河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盆罐村村民的重要经济支柱,这一生产技艺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体悟和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生活中一直富有实用和艺术鉴赏双重特色,为宁河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木雕
宁河的木雕汲取了石刻、绘画和泥塑等长处,工艺从民间家具、建筑、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保留自然形态,因势造型,因材施艺,精雕细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于宁河民间绘画的特色鲜明,曾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根雕、木雕艺术之乡。
口头民间传说
宁河的口头民间传说、故事、谚语、儿歌、歇后语的资源也很丰厚。其中杨七郎墓的传说就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流传广泛,生动鲜活。宁河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源于当地老百姓的挚爱,他们口耳相传,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不断的传承和实践中,注入了历史文化的重要因素,延续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67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