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结缘:岭南文脉 医道仙山
公元1094年,59岁的苏轼悄然抵达罗浮山下的园洲镇义合码头。
栓船登岸,已是暮景忡忡了,四野环抱,河流和远方深黛如墨的山麓脊线,散发着无尽的魔力,冥冥中吸引却又感觉似曾相识。
公元2015年,已到耄耋之年的国学大家曾仕强教授选址罗浮山,创办了一所覆盖国家标准、立足国学根基、具备国家视野的“未来式”学校,从此,罗浮山成了他日日夜夜的牵念。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一个人或一句诗,记住了一座山或是一条河流,亦或者一座学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很多人只读进去了“荔枝”却忽略了“岭南”,罗浮山只是起点,“荔枝”刚好穿针引线,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汇聚起来的“岭南文化”才是关键。
1971年9月的一天,刚过不惑之年的屠呦呦正处在科研的“困惑”里一筹莫展。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想到自己的名字与国学《诗经》的不解之缘,她决定用心阅读中医典籍,在阅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她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终成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推动了中医走向了世界。
这座拥有8000万年历史的粤岳仙山,吞吐大千,包容万象:儒释道长期繁衍共存,中医文化,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化学文化,红色文化竞相交织。一枚世界级的诺贝尔奖牌,引起外界对一部书、一个人、一座山的关注;一座深沉厚重的山,只抛出了一点,便引起了全世界的惊叹和喧哗。
曾仕强教授的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就坐落在这座山脚下。
Ⅱ趋势:越是国学的 越是未来的
2015年3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从台湾专程来到罗浮山,在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冲虚观为慕名而来的2000余众分享了一场《道德经》国学课。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国学的,越是未来的。
作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曾仕强教授可以说在国学教育领域一直是“领跑者”,曾有教育部一位干部问他:21世纪的教育如何匹配复兴的中国?
他的回答简约而不简单:创办一所中国式学校,培育具有国学根基与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
我想在这之前,他办学的“初心”就已经萌芽了。
可办一所未来式学校,何其困难!接下来,他婉拒了诸多外出讲学的邀约,也不在乎世俗眼光怎么看,反复思考:一所立足国学放眼未来的学校要怎么办?如何办出品牌和影响力?
人到了一定阶段,都会不自觉产生一种社会责任。
记得有一次,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批判:“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显然,在这个共享和持续的社会,没有哪位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未来真正的精英也绝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教育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但现实的教育是:太注重“学业”忽视了“做人”。
曾记得苏轼与一批“文化界人士”在惠州西湖创办了丰湖书院,不培养“书呆子”“掉袋子”,重点培养了一批“持敦重,有孝行,励廉节,长文学,擅书画”的新式科举人才,一度“从者云集,人竞向学”。
这说明,自古以来,人们打心底还是愿意接受“一所执行国家标准却又充满特色的学校”,只是公说公有理,民说民有理,无法衡量权威,有一点点风险。
作为有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大家,曾仕强教授始终走在前列,对未来的教育走向有着敏锐的直觉,他凭借毕生的国学积淀,立足《道德经》《论语》《易经》编织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国学课程体系;同时携手主笔山东省高考改革的齐鲁名师李秀伟教授、北师大和中央教科院的数十位教授、专家、学者,实现了国家标准与国学课程的有机结合,并与国际上的知名学校建立了长期的游学交流合作,一座兼具国家考试标准、国学特色课程、国际视野思维的“未来式”学校成了中国南方大地上的一面先锋旗帜。
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联合一批著名企业家创办了“湖畔大学”,旨在培养新一代企业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携手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等筹建了“西湖大学”,旨在构建一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这都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式”学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Ⅲ特色:独特的环境圈+学习圈+生活圈+体验圈
不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离珠三角”都一度受到大众的共鸣与追捧,其实逃离的背后,除了经济因素,还有生活、环境因素,特别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无形的威胁。
我们没有选择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这里足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生活圈;我们没有采取大课堂式的粗放授课,这里只有20人小班式精英学习;作为唯一一所拥有三地教学资源,地处国家5A风景区,拥有完整学籍的贵族式国学学校,在这里,你听不见“死记硬背”,你看不见“焦虑重压”,在这里,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教学,三分之二时间研究上课,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每门课都是知识、能力、情感的结合体,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这里,每天六点钟你可以听见阅读国学的朗朗书声;
语文·国学课上,孩子们可以在“问学课堂”里自由发问,学会独立思考;
数学·术理课上,孩子们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伏羲数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勾股定理》《千古图式》等经典课程;
外语·游艺课上,孩子们融入丰富的外语环境,并可参与每年一次的国外研学班;
道德·法治课上,孩子们可以经常参加户外公益、礼仪孝道、情景体验等特色教学;
科学·万物课上,孩子们深入自然与生活,在参与乡村旅游、养殖采摘、认识万物、中药科普、五行世界、发明创新中打破思维惯性;
艺术·精神课上,孩子们可以参与到舞蹈编排、音乐欣赏、话剧合唱、书法美术等体验中来;
体育·践行课上,孩子们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学会抗挫折能力和情绪管理,在太极中体会人生哲理。
在规定的课程之外,学校精心策划了独一无二的课外拓展基地与联盟游学路线,让一到六年级的孩子分阶段参与到旅游景区规划、乡村旅游开发、民宿新业态、文旅创意等环节,让校园内的孩子也能时刻捕捉到这个时代迅猛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和才华,孩子们才会有拥抱未来的生命动力。
2015年,教育部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海外文化教育近700册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研发工作;2016年在部分高校本科专业增设了“国学专业”;2017年高考试题中屡屡出现了与《易经》《论语》《道德经》相关的作文或数学题,这是一种强烈信号,更是未来的新风向。
曾仕强教授的前瞻性办学思路实现了与国家教育改革之路的完美契合。
Ⅳ认可:回归罗浮山 以爱之名
一座名山的底蕴恰如一座学校的使命。
作为岭南第一山,自古以来,它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名利噱头、荣辱纷争,也见惯了太多的金戈铁马、尔虞我诈,唯有作为一名清醒旁观者,始终戒持着长宁谦和的本性,才不会违背初心继而生出无限乾坤。
在这个过程里,那些原本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国学的生活小世界,与西方刮过来的风形成了最柔韧的正面交织与融合。
很快,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引起了教育部专家的注意,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课程融合研讨会放在了这里召开,专家们高度肯定了学校的成果并探索推广。
紧接着,2017年的一天,英国名校长协会HMC的顾问一行慕名来到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并发出了教育合作的邀请。
HMC成立于1869年,代表了英国和爱尔兰近270所优秀私立学校、61所国际学校及8大加盟成员,成员均为全世界闻名的教育界精英,其中包括哈罗中学及曾造就20位英国首相的英国最好中学Eton College...
而此时,距离学校办学还不到两年时间。
一千棵古树一千面长相,一千片叶子一千种纹理,一千种草药一千种疗效,一千种历史一千种文化,一千种故事一千种传说...
每棵树与每片叶子间,每个起点与每个起点,哪怕隔了上千年,未来才是关键。
知名教授康长运博士,毅然决然将两个儿子从加拿大带到这里就读,他说,在国外或许可以得到更加先进的教育,但是我更期待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能长久扎根孩子心底,越是国学的,越是未来的。
在全民“投机盛行”的时代,在国学“轻浮泛滥”的今天,罗浮山麓下的这所学校始终坚守育人的灵魂与初心,与真实的山川日月为伴,与古往今来的历史对话,在心性与品行、养身与养心间为孩子的未来重塑一片长宁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参与。
苏东坡在惠州待了900多天,却让一座城市心跳了900多年。
我坚信:您的孩子在这里哪怕度过一个春秋,也会因此获得取之不尽的人生珍贵财富。
关注罗浮国附 微信(lfstxjy)阅读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gN3tgIH_sqYTA98ts38qFQ
回归罗浮山,以国学之名,以爱之名。(END)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3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