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大获全胜的伟大征程,商务扶贫尤其是产业扶贫贡献良多。如何找好产业扶贫的切入点?对此,每个曾经的贫困地区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江西省宜春市宋埠镇榨下村通过电商扶贫基地撬动产业发展的经历正是答案之一。
“我们家四口人都在基地干活,每年有12000元的劳动收入,年底还能领到600元的分红,这都是我们村的扶贫干部给争取来的。”51岁的帅春芽及其家人工作的地方,是村里赫赫有名的“马管家”电商扶贫基地的蔬菜基地。该基地自2018年正式运行以来共筹备土地100亩,一期开发土地14亩,已全部被16家单位、个人认购,由此产生的受益人口达180户570人,其中包括贫困户74户240人。
榨下村是劳务输出大村,村里年轻人多数外出从事铝合金相关行业,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孺和一些贫困群众。为解决在村群众生活难题,榨下村经多方考察,与南昌的一家电商企业开展了农田可视认养、农产品直供平台的搭建合作。在得到镇党委的认可后,榨下村开始了农田流转、排灌设施修整、修路等工作。经过有力宣传和协调,这种“以购代捐”的扶贫方式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很快就有16家单位(个人)及企业以每亩每年2.5万元的价格认购了一期开发的14亩蔬菜。
“基地建设首要保障两点:既要确保为认购单位供应放心的时令蔬菜,又要保证贫困户劳有所得。”榨下村党支部书记熊瑞友表示,为此,村里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包括榨下村23户贫困户及其他村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参与蔬菜种植,并对蔬菜基地进行运营管理。认购单位可以通过蔬菜基地上的摄像头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蔬菜的生长、施肥等情况。
“为保证菜地精耕细作和贫困户充分就业,我们在一亩地里安排了5个扶贫就业岗位,村里还特意安排了一个送菜员的公益性岗位,将当天采摘的蔬菜及时送到县城各认购单位,每月开出的工资是1200元。”熊瑞友说。
随着蔬菜基地的名声越来越大,有合作意愿的单位和企业日益增加,榨下村也在不断调整工作着力点:有客户提出希望吃上土猪肉,村里的猪栏马上建成;有水稻大户想承租村里30亩地,基地提出了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的要求。
榨下村通过电商扶贫基地的推进,既让产业扶贫找到了抓手,使农业提质、农民增收,贫困户精准脱贫,又提高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也为镇内其他产业发展找到新出口,不仅是基地蔬菜,其他优质农产品也可在线上推广。比如,针对中药材原材料的需求,榨下村去年3月份建起了黄蜀葵种植基地,次月就联系上江苏一家制药公司。
黄蜀葵药食同源,根、茎、叶、花全身是宝,市场反响很好。不仅如此,黄蜀葵的移苗、摘花等工作周期只有几个月,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但需要人工每天看守,非常适合村里的留守妇女、贫困户参与。通过外销黄蜀葵干花,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
“去年我们生产黄蜀葵干花26000余斤,销售价是每斤20元,扣除成本创收3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可增收15万元。”熊瑞友说,今年村里准备扩大黄蜀葵种植面积,将其打造成主导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集中多方力量,筑牢脱贫攻坚产业基础,谋划好产业扶贫项目,是榨下村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也是困难群众重树信心创造财富的康庄大道。
作者:本报记者 靖雯
来源: 国际商报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4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