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颁奖现场
中国小康网讯 2021年6月,吉林省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梅河新区总体方案》,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梅河新区;7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梅河新区为正厅级新区;9月8日,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梅河新区揭牌仪式,标志着梅河口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码”改革创新举措、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支点,吉林省梅河口市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12月29日,以“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隆重举行,梅河口市荣获“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吉林省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与长春、吉林、四平3座城市构成全省4个重要节点,与吉辽两省10多个县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万人口。“十三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一番,达到217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35亿元;连续7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1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蝉联综合实力、投资潜力、新型城镇化质量、营商环境、绿色发展、治理能力六个“全国百强县市”,荣获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名城等荣誉称号。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栽下“金梧桐”
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生态、干事氛围、发展态势。梅河口市牢固树立“父母心”营商理念,以政府服务转变提升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栽下金梧桐,引来金凤凰。
成立梅河口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设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立由1位或多位包保市级领导、包保部门、审批职能部门、项目服务秘书、项目中心多级联动的包保工作专班,明确1名市级领导作为专班牵头领导,负责专班指挥工作,一企一策、全过程跟踪服务企业,形成上下贯通、闭环管理的“穿透式包保”机制,确保服务“无死角”,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组建了梅河口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加挂市行政审批局、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牌子,打造“体制最顺、机制最活”的最佳投资地。以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依规,梅河口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不合规清理工作,要求凡涉及营商环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都纳入清理范围,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畅通“肠梗阻”,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以问题为导向,当好群众和企业的“店小二”。
在政务服务上做“加法”,推行“综合窗口接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运行模式,实现企业注册4小时办结,全面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社会投资低风险类工程建设项目压减至13个工作日。对接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平台系统,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率先在吉林省开通与浙江省丽水市“跨省通办”业务,13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通办”,“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99.6%,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次不用跑”延伸,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乡村三级全覆盖。大力开展“减证便民服务”“错峰服务”“延时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九项服务措施,成立“帮办代办服务中心”,利用周六加班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解决部分群众集中办件时间受限问题;推行“工作日延时”服务,确保服务对象一次性办结事项;安排20名专业代办人员负责对纳入政务大厅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业务咨询、材料初审、导办协办和帮办代办,20214年,政务服务大厅开展错峰服务37次,全年错峰办件量4245,接待人数3425,开展领办、代办服务接待待办事项2693次。推进多证合一、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改革,不断减材料、简环节、压时限,推动行政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网上申办覆盖面。
投资200亿元建立了集审批服务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会议会展中心以及电子商务园、创新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孵化器为一体的工业新城,为入驻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食品药品检测、法律咨询、融资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加码”改革创新举措,增加“含氧量”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梅河口把改革创新举措作为核心动力,努力在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再加码。
连续4年开展征地拆迁“百日攻坚”和“土地清零”行动,累计征收土地2万亩,实现让土地等项目,而不是项目等土地,在土地供应模式上大胆创新,为发展提供了承载空间。
要素保障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梅河口大力推行“容缺承诺制”,对要件齐全的项目,投资主体作出承诺后,采取先办理后补证、边施工边完善的方式,压缩建设周期,加快项目进度。在与吉林省开行、工行、农行、农发行以及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又与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吉林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同时积极为企业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其加快发展。
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资金总额由最初的5亿元逐年提升到20亿元,对企业给予有效投资10%—30%的奖励,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出台减税、减社保、解决用工困难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20年,减税降费8282万元,享受各项减税降费纳税人共3866户,社保“减免缓降返”减轻企业负担近8000万元。
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直通车”,组建“中小企业服务员”队伍,建立由23个政府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服务直通车”联络群及10个企业业主群,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营商环境方面的疑难问题。2021年,又在市政务大厅专门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直通车”专窗,提供专业帮办代办服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承担搜集与解决企业需求、政务服务和宣讲政策等职能,各部门派驻专人担任“中小企业服务员”承担本部门职能范围内业务办理,按照图表化、清单化方式,推动企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痛点堵点。此外,还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周”和“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把企业当家业。
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风向标”
通过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畅通政府失信投诉举报渠道,梅河口市着力构建治理“新官不理旧账”的长效机制。
真情沟通建立新型政商关系,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梅河口市抓住服务企业这个核心要义,全市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全面构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正做到了“企业走市场、政府走企业”。
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对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的失信政府机构,重点采取约谈、通报、惩戒三方面的措施。截至目前,梅河口市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政府失信整改率达100%。
推动政务诚信建设,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建立了公务人员信用档案,把诚信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全市广大干部树立率先诚信意识,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2021年7月,梅河口市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384个县级市中位列第5名,综合信用指数88.18。
营造良好法治软环境,打造“护航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好体现,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护航船”。梅河口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落实到各个环节。
梅河口全面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印发《整顿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梅河口市政法机关依法保障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30条意见》,修订完善市检察院《服务保障梅河口营商环境二十条意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即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中严格落实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的司法政策。
市政法委牵头开展司法维权服务活动。市检察院对全市61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形成一项一策、一区一策、一企一策的工作模式,开展了“五个一”(一封公开信、一次座谈会、一张检企联系卡、一份征求意见函、一次回头看)活动,包保干警多次走进企业项目,了解掌握企业和项目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困难等,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绿色通道”,组织干警深入民营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市人民法院邀请企业参加座谈,征求企业意见建议。以“谈问题,找差距,强服务”为主线,以清除司法作风中的顽瘴痼疾为契机,以提升企业诉讼便利度为抓手,广泛征求企业对立、审、执等司法服务存在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创业型企业、稳健型企业分别施策、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提出可行性法律意见。强化对重大项目的法律服务,建立了重大项目联系点制度,将市法院院长确定为企业司法服务第一责任人,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企业运营和工程建设提供稳定法治环境。
通过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双百”“双评”活动,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知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2020年,开展基层法律宣讲200余次,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69500余册,直接受众超过10万人。
在打造软环境的同时,梅河口市的城市硬环境也有了飞跃提升。截至目前,累计投资200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山水公园等8个主题公园和36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建成35公里“三纵三横”河湖连通生态水系,呈现“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极大提升了城市宜居程度。
通过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知名度和承载力,吸引更多、更优的企业和资本向梅河口集聚。目前,全市项目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其中域外投资超过80%,产业和城市配套设施占70%以上。先后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鲁南制药、天衡药业等国内领先药企,中如建工、世基集团、红星美凯龙、国投集团、泸州老窖、广州江楠集团、浙江传化物流、皓月集团、东旭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泰国正大集团、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发展。
据悉,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主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特别支持,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承办,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黄埔文化集团协办。
(《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 郑良 广州报道)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责任编辑:白羽卉 龚紫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5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