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重机枪追敌累到吐血的拼命三郎,偏师一隅深受刘邓赏识,长期任职总后的开国中将

文/张瑞安

李耀,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曾任红28军手枪队队长,新四军第6支队总队长、太岳军区旅政治委员,陕南军区、第19军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25军长征,率部转战豫皖边开辟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同蒲路、吕梁、晋南等战役战斗和开辟陕南解放区。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作风顽强,坚持原则,是一位优秀的军队政治工作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李耀扛重机枪追敌、累得吐血也不歇步的事迹,被战友们传为佳话

1911年12月,李耀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东岳村一个贫寒家庭,幼年随母亲外出讨过饭,生活的苦难与地主的残酷压榨使他对旧社会产生了不满。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李耀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他参加红军,被分配至红1军第1师第3团机枪连当战士,不久被提升为班长。12月,国民党调集10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30日,红军在距麻埠10余公里的东香火岭与敌遭遇。按照部署,李耀把机枪架在一个山头上,战斗打响后,李耀猛烈扫射,敌人成片倒下。红军趁机将敌先头团分割包围,聚而歼之。其余2个团,见势不好,掉头往后就跑。徐向前下令急追,红军战士呼喊着向国民党军追去。李耀扛起灌满水的重机枪筒,踏着崎岖的山路向前追去。沉重的枪身压得他气喘吁吁,突然一口鲜血从喉咙喷了出来,但他没有停步,猛追10多公里,终于赶上了溃逃的国民党军。他架起机枪,一阵猛扫,红军战士像饿虎扑羊一样杀向国民党军,又全歼国民党军1个团。李耀扛重机枪追敌、累得吐血也不歇步的事迹,被战友们传为佳话。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辖红4、红25两个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近3万人。红四方面军抓住有利战机,主动向国民党军发起了进攻,此时,李耀担任皖西六安县保卫局保卫连连长兼指导员。他带领保卫连和兄弟部队一起在10多公里的淠河防线上与国民党军对阵,并不断组织小分队和民兵袭击国民党军,钳制了国民党1个师的兵力。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国焘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使部队遭致惨重损失,为求得生存,被迫离开鄂豫皖边区。1932年10月,由留下的零星部队和地方武装,组建为红27军,李耀担任红27军第3团第3营代理营长兼政治委员。

11月中旬,当红27军来到豫南吴家店时,国民党军第32、第47师尾追而来,同时出动30多架次飞机轮番轰炸。李耀率领第3营随主力部队进行反击,战斗打得极为激烈。突然一颗炸弹在李耀身旁不远的地方爆炸,一股热浪向他扑来,炸起的泥土盖住了他的全身。万幸的是,他没有被弹片击中,站起来抖抖身上的泥土,又继续指挥战斗。经过3昼夜激战,终于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红27军胜利地返回到皖西北根据地。11月24日,红27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分别编入红25、红28军。29日,红25军重建后,李耀所在第3团编入第74师。

1933年3月初,国民党宁夏军阀马鸿逵第35师的2个团,进占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中共鄂豫皖省委研究认为:马鸿逵的第35师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又是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可乘其立足未稳之际,集中力量将其歼灭之。3月6日拂晓,战斗打响,李耀带领全营打前锋。国民党军猝不及防,乱成一团,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马鸿逵部2个团被歼灭。其第207团团长马兆图以下100多人被击毙,第205团团长马鸣池以下2000余人被俘;还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8门、机枪12挺、战马100余匹、长短枪20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这是坚持鄂豫皖地区斗争的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战斗即将结束时,李耀被子弹打伤,战后被送往医院治疗。4月,李耀伤愈出院,调任红28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指导员。

9月14日,国民党军第224、第225旅在飞机配合下,向红军驻地商城县瓦屋基进攻,双方为争夺一个制高点,展开激战。为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红军第82师师长刘德利命令李耀组成敢死队,把国民党军打下去。受命后,李耀对手枪队进行动员,然后手持盒子枪,腰系手榴弹,背插大刀,在主力部队掩护下,带领队员向国民党军冲杀过去。后续部队紧随他们前进,打得第224旅招架不住,丢下一堆尸体溃逃。

二、在徐海东率领下,李耀随红25军参加了长征

1934年2月底,张学良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不断调兵遣将,使“围剿”红军的总兵力达到80多个团。为适应形势变化,鄂豫皖地区红军进行调整,红28军编入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李耀被分配到红25军第223团1营2连当文书。红25军与数十倍的“围剿”军进行了艰苦战斗,不断给国民党军以杀伤。但众寡悬殊,一直未能摆脱被动局面。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了长征。

26日,红25军来到河南西南部伏牛山麓的方城县与叶县之间的独树镇,准备从这里进入伏牛山。当时遇上寒流,北风刺骨,大雪纷飞。李耀和大家一样,穿着单衣,赤脚而行。正在这时,突然前面枪声大作。国民党军庞炳勋第40军第115旅和骑兵团,先红军一步已在前面形成一个半包围圈,向红军压来。由于风雪交加,视线不良,红军竟未及早发现。此时后面又有国民党的5个进剿支队追了上来。红25军处于极危险的状况,危机关头,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随即率领部队同国民党军展开了白刃战。李耀闻声而动,挥舞大刀猛向国民党军砍去,杀得浑身是血。当战斗正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团赶到,经过一场恶战,终于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天黑以后,雨雪仍然不止,红军战士不顾极度的疲劳和饥饿,绕道急行,从独树镇之北的保安寨跨过许南公路,于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区。

1935年1月9日,李耀跟随部队攻克陕西镇安县城。随后,红军又消灭山阳县及湖北郧西、郧阳等县的民团和国民党保安部队,在这4个县开辟出了一块革命根据地。2月,李耀随红25军乘胜北上,在陕西商县、蓝田县、柞水县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政权,开辟了另一块革命根据地,其势力一直发展到西安以南几十公里的地方。蒋介石当然绝不会坐视红军势力的发展,先后调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陕军,组织了两次对红25军的“围剿”,但均被粉碎。

7月,李耀跟随主力部队北出秦岭终南山,打到西安以南的长安县境内。红25军领导人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从《大公报》上了解到了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的消息,万分高兴。15日晚,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25军立即离开陕南西征。8月下旬,部队到达甘肃泾川县四坡村。部队南渡汭河时,遭遇国民党军第35师第208团阻击,红25军第223团在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指挥下,向敌人英勇反击。李耀端起机枪,向蜂拥而至的国民党军扫射,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激战中,吴焕先被一颗子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他的牺牲激起红军指战员的无限悲痛,他们高呼着“为政委报仇”,拼命追歼逃敌。李耀抓起机枪,边跑边射击,把敌人逼到一个几丈深的悬崖边上,敌人纷纷跌下山崖,死伤无数。战斗结束后,李耀担任第223团第3营8连指导员。

1936年夏,李耀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6月1日,李耀与同学们在瓦窑堡米粮山校门前广场参加了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亲临大会并讲话。毛泽东说: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迎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我们的干部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以便将来能够担负独当一面的工作。过去我们长期处于行军作战中,没时间坐下来学习,从战争中学会了打仗。但革命需要有理论知识来指导,否则革命就难以成功。毛泽东的讲话让李耀深受启发,他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红大环境艰苦,李耀和同学们都住在破烂的土窑洞里,没有床就睡石板炕,没门窗就在门口挂个草帘子,全班人每晚围在蜡烛下学习,灭灯后就摸黑进行讨论,在这样的艰苦生活中,李耀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10月,李耀毕业后,被调至红军前敌指挥部兵站医院任政治委员。

◆1939年,游击支队团以上干部在涡阳县曹市集:前排左起:李耀、谭友林、王静敏、萧望东、方中铎、林士笑、王子光、周时源;第二排左起:雷明、资风、滕海清、彭雪枫、任泊生、吴芝圃、张光舟;第三排左起:张震、王少庸、岳夏。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的红5、9和红30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向宁夏、甘肃一带发展。但在西进的战斗中屡屡受挫,部队遭受极大损失。1937年2月,党中央决定组建援西军援助西路军。3月,李耀担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长,当援西军进至甘肃镇原时,党中央来电称:西路军已失败溃散,援西军在镇原地区待命,除了整训外,还担负接应西路军失散人员归队的任务。李耀积极协助政治部领导和各军政治部,组织人员四处寻找接应西路军失散人员,并给他们以尽可能周到的安置。

三、叶剑英指示:统战工作另有安排,经研究,派你去西华县中共豫东特委搞地方抗日武装工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耀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3期学习,兼任学员4队党支部书记。这期学员共1272名。由于人数多,校舍和生活保障都发生了困难。李耀与队长李寿轩带领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建校。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抡镐挥汗,在凤凰山麓打出一排排窑洞,接着,他们又围绕校园修筑了一条3000多米长的盘山公路,并命名为“抗大公路”。尽管生活艰苦,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李耀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了中国革命历史及统一战线问题,聆听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授课,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很快。

1938年3月,李耀从抗大毕业。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国共产党派遣李耀去驻河南漯河的高树勋部搞统战工作。但当李耀辗转到达漯河后,高树勋部已开往河北省去了。为明确下一步行动,李耀南下武汉去见叶剑英,叶剑英指示:统战工作另有安排,经研究,派你去西华县中共豫东特委搞地方抗日武装工作,明天由交通员带你一起去。李耀到达西华县后,担任抗敌自卫军参谋长兼干部训练大队大队长和军政主任教官,负责部队整训,健全各级组织,在各级干部中进行游击战的教育和抗日救国思想的教育,使这支地方抗日武装的军事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1939年9月,李耀(左二)在曹市集与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团级干部合影。

12月,根据彭雪枫的要求,李耀率部到达永城书案店,与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合。1939年3月,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团政治委员。11月,党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示新四军第6支队和豫皖苏边区:要努力创建永(城)夏(邑)萧(县)宿(县)等四县根据地和其他小块根据地,以便而后连成一片;还应巩固和扩大部队,加强政权建设。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彭雪枫决定抽调大批干部充实永城、夏邑、萧县、宿县的抗日政权机构和武装力量。12月,李耀调任萧县抗敌总队(亦称游击支队第3总队)政治委员。

1940年3月中旬,永城日伪军2000余人向萧(县)永(城)宿(县)地区“扫荡”,李耀与总队长带领部队协同第1总队展开反“扫荡”战斗,他们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歼日伪军300余人,粉碎日军的这次“扫荡”。4月1日,日伪军3000多人又向永城东北一带进行报复性“扫荡”,他们配以30多辆汽车,气势汹汹分三路向活动在山城集一带的新四军部队进行合击。李耀与总队长带领第3总队与第1总队密切协同,连续打退日伪军14次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

10月,李耀同郭述申、戴季英、谭友林等人,一起从豫皖苏地区出发,去延安参加中共七大会议。1941年1月,到达延安。但随着形势变化,中共七大推迟召开,已到延安的七大代表先进入有关院校学习。李耀根据上级安排,进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2月,军政学院与中央党校合并,李耀分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学习期间,李耀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其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944年秋冬,为加强豫西新区党政军的领导力量,党中央决定从党校学员中抽调100多名县团以上干部,随王树声一起挺进豫西,开展抗战工作,李耀的名字被列入其中。1945年1月,李耀随王树声及其他干部到达豫西渑池,与从太岳军区进入豫西的抗日游击第2支队会合,并在这里成立河南军区第2军分区,李耀担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同时兼任中共豫西地委组织部部长。作为一个新区,要做的事情很多,地委和军分区首先大抓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的工作;同时派出兵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当地反动势力,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在整个河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密切配合下,经过半年艰苦努力,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顽军的进攻,而且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完成了党中央制定的战略目标。豫西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0个县,300多万人;部队也发展到1万多人,胜利完成了开辟豫西的任务。

四、随陈谢兵团战斗在太岳军区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为增强机动作战力量,太岳军区成立了独立旅,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为政治委员。1945年10月,太岳军区所属各军分区部队编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

◆1939年9月,李耀出席中共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前排左起:李耀、谭友林、彭雪枫、滕海清、萧望东、方中铎;后排左二张震、左四吴芝圃。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定。但蒋介石密令其部队抢占战略要地。阎锡山闻风而动,抽调8个师2万余人,在第7集团军司令官赵承绶指挥下,沿白晋路向晋东南进犯,企图夺占上党地区。于是,太行、太岳军区部队奉命发起白晋路自卫反击战。2月17日,刘金轩、李耀率领本旅部队冒着鹅毛大雪和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占领南关车站,阻击阎锡山军队的进犯。3月16日,他们攻占祁县境内的北关车站,切断了阎锡山军队的南北联络。阎锡山部疯狂反扑,刘金轩、李耀率部坚守阵地。第78团第8连在史庄山寨战斗中,连续打退国民党军17次进攻,毙伤敌人500多人,全连180多名指战员,仅幸存3人。独立旅经过1个多月的战斗,协同兄弟部队终于打退了阎锡山军队的进犯。

11月上旬,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抽调驻晋南的4个旅,西渡黄河入陕,准备会同原包围陕甘宁边区的部队突袭延安。为打破蒋介石的突袭延安计划,晋冀鲁豫野战军命令太岳军区独立旅迅速挺进吕梁地区,在晋绥军区第359旅和独立第4旅的配合下,于11月22日发起吕梁战役。战役打响后,李耀和刘金轩率独立旅负责攻打阎锡山在晋西的指挥中心隰县县城。

隰县位于吕梁区中心,是阎锡山第二战区长官公署所属之山西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由“晋西地区总指挥”杨澄源率3000余兵力据守。城外筑有数百个碉堡,大小石堡90多座,挖有交通沟,并有隧道通往城内。要占领隰县,必须先攻占外围据点余家垣。余家垣位于县城外东山上,方圆5公里,山上碉堡密布,还布设了很多雷区。李耀把攻打余家垣的突击任务交给第70团第3连,并对该连作了战前动员。26日,第3连在营长王友常带领下,经几次冲锋,在付出近百人的伤亡后,终于占领了余家垣。28日,刘金轩、李耀指挥独立旅3个团从两个方向向县城发动进攻,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一举攻克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隰县县城,全歼守军3000多人,活捉了杨澄源。接着,刘金轩、李耀带领部队又与兄弟部队一起连克永和、大宁、石楼、中阳、蒲县等地。胡宗南因侧背受敌,急令已入陕的整编第1师、第90师东返吕梁进行反扑,但在行进途中,遭到我军伏击。至1947年1月1日,吕梁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约1.1万人,成功打破了胡宗南偷袭延安的计划。

5月,太岳军区独立旅改称第12旅,李耀仍担任政治委员。10月,陈赓向李耀传达指示:要求第12旅和第17师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胆向陕南、鄂西北挺进,开辟陕南根据地,这就等于在蒋介石背上插了一刀。得到指示后,李耀组织部队再次南下,于11月7日渡过丹江,11日解放陕南山阳县城,14日解放凤凰嘴,16日解放鄂西北的郧西县,17日解放陕南镇安县。

1948年元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上级批准成立鄂豫皖军分区、中共鄂豫陕地委,李耀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和地委书记。尽管陕南地区崇山峻岭,交通闭塞,但地处西北、中原两大战场的枢纽地带,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蒋介石也看到了这一点,不断抽调兵力对陕南根据地进行围攻,这一时期吸引国民党6个军、20余个旅的兵力。

5月,李耀去向纵队领导汇报工作时,见到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听了李耀的汇报后,邓小平指出:“陕南虽然艰苦,但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我们开辟陕南根据地,现在为的是直接配合我军西北和中原两大战场,将来要成为我们入川的通道和后方基地,你们在那里坚持斗争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是十分光荣的。”邓小平的话使李耀深受鼓舞。6月,由第12旅和第17师组成陕南军区,李耀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7月,中原军区部队发起襄樊战役,李耀奉命指挥所部参战。激战中,第34团第3营教导员张景纯率20余名战士趁守军混乱之机冲入守军阵地,活捉守军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祺。襄樊战役历时14天,歼守军2.1万人,其中陕南军区部队歼守军6900余人。受到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嘉奖。

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刘金轩、李耀等领导奉命抽调兵力参加阻击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的作战。在陕南作战任务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李耀等军区领导坚决抽调主力参加了淮海战役。在小李庄坚守战中,陕南军区部队打退了国民党军4个精锐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10余次突围,战后获得刘伯承、邓小平奖励的“钢铁阵地”锦旗。

五、建国后,李耀长期任职总后勤部,在工作中坚持党的干部政策,任人唯贤,公道正派

1951年2月,李耀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这个步兵学校主要是为西北军区培养排连干部,初设于甘肃天水,后迁移至西安南郊长安县的王曲镇。李耀带领大家从抓学校的营建开始,到选配教员,编写教材教案,直至招生上课经历了建校的全过程,白手起家建立了一所新型步兵学校。

1952年11月,李耀调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到任后,他主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按中央军委批准的编制,继续调整完善总后机关各级干部的配备。

二是协助总后领导,搞好后勤各类院校的组建和调整。

三是搞好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

1953年12月,李耀升任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并兼干部部部长。这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部队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要统一修建营房,要更换老旧装备,将要实行薪金和军衔制,相当一部分人还要转业复员到地方。在这历史性的转换时期,后勤系统一些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波动:有的人居功自傲,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争名争利;有的人不愿在部队干,要转业到地方去过轻松日子;有的人则又不愿离开部队,不服从组织分配等等。根据总后党委和总后领导的指示,李耀领导政治部在机关、院校和部队广泛开展了思想教育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一些人的思想问题,使广大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

1955年6月,李耀升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分管干部工作。此后10年间,总后勤部主要领导更换了几茬,部长由黄克诚到洪学智、邱会作;政治委员由黄克诚到余秋里、李聚奎,但李耀一直担任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政治委员。他在工作中坚持按党的干部政策办事,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机关干部都认为他是个原则性很强的领导。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耀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被扣上各种各样的政治帽子,遭到残酷批斗,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文革”结束后,李耀恢复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职务,后来,又担任总后党委纪委书记。在平反冤假错案中,坚持实事求是,做了大量工作,获得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1987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李耀按大军区正职离职休养。2003年4月9日,李耀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品牌系统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高档门窗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6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检察责任
下一篇: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安全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