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打卡扬州丨仁丰里:文火慢炖,让千年老街“活”起来2、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79) | 扬州市广陵区沿江村:抱朴求新,退捕渔村有“渔”庆3、扬州仁丰里:努力为古城街区发展树起新标杆
打卡扬州丨仁丰里:文火慢炖,让千年老街“活”起来
汶河街道是扬州最小的街道,但它却占了扬州古城5.09平方公里的一半。全长700米的仁丰里,连接起文昌路和甘泉路这两条平行的道路。以前,人们来仁丰里通常是匆匆而过,不到10分钟,而现在再来,逛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尽兴。
历经6年“文”火慢炖,作为城市改造的一种新探索,仁丰里终于到“掀盖头”的时候了。
梳理历史肌理,确立“文+”基调
汶河街道文化站站长庞建东是街道的“文化担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慕名来参观考察的人越来越多,老庞一肚子“仁丰里典故”已经说得滚瓜烂熟:“仁丰里主干贯穿南北,10条支巷分列东西,呈现出鱼骨形状,是唐代扬州老城里坊制格局的一个遗存。这里汇聚了从隋唐到民国十几位历史名人的印记: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巷内的旌忠寺编著《文选》,清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阮元,民国历史学家黎东方等,都曾是小巷人家。说仁丰里是扬州的‘文化深处’,也不为过。”
仁丰里是扬州确立的4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3年,“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国家资金550万元加上市里配套资金1295万元,让仁丰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道党工委书记牛耕耘说,仁丰里改造的基本思想一开始就很明确——“文+”路线。
“先‘淘洗’门脸,我们把收荒货、卖黄沙、做铝合金门窗的商贩转移,再将老旧闲置空关破危房整修,恢复了仁丰里沿街的铺搭门,然后对沿线的历史建筑老墙砖老门楼进行保护性修复。”牛耕耘说,街道最终收储35处历史建筑,平均每20米一处,以租赁形式吸引地方文化名流入驻,将其打造成名家名师工作室、非遗项目、文化民宿等。截至目前已有28个项目。
“格桑花”是第一家落户仁丰里的商户。主人汤成难是本土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她在仁丰里开了一间藏式茶吧。“我们是工作室性质,会组织一些文化沙龙。”汤成难将朗诵会、观影、作品研讨、文艺分享活动引进自己的小空间,为“文化深处”的仁丰里新模式注入第一滴“新鲜血液”。
“重构”是巷内民宿高大上的代表,装修费用300多万,来自河北的投资人甚至为民宿安装了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节日期间一房难求。在“冯韬微型古建模型艺术工作室”,扬州市政协主席陈扬看到这个年轻人制作的扬州等比例微型经典建筑很高兴,鼓励他和规划部门合作,这给主人提供了一条兴趣情怀外的创业方向。
引入公共空间,打造“文化客厅”
“街道租储房子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设立门槛,形成准入制,来把握街区业态。文化+项目是我们秉持的基本原则。”汶河街道办主任郭一金说,他负责招商,要时刻考虑这些房子放在手上的成本,“毕竟街道也要付房东租金。但不能将就,同质性的项目我们不会重复引进。”他举例说,仁丰里先前已经有一间茶叶店,近日又有一家想来,尽管投资额远高于之前那家,但街道还是拒绝了。“我们不需要卖茶的,我们需要表现茶叶文化的。”
仁丰里的民宿项目基本位于支巷内,“主干道是仁丰里的文化界面,每个项目都要有公共文化空间。”牛耕耘说,这是街道改造思路的“升级版”——放大项目投资者个人的文化魅力,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格桑花”每逢星期五放映免费电影;古琴传承人樊继建的工作室“绿绮小筑”公益古琴班已正式开课;“重构”民宿女主人经常举办各种花艺沙龙;“奕见工坊”主人柏文林是一位书画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在这里切磋交流各画派技艺……郭一金还组织成立了“仁丰里文化产业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联盟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寻找合作机会。”因为并不追求做成商业街,不高的租金让情怀“有处安放”。
巷内24小时的免费城市书房长20米,但宽不过2米。和几十个公共文化客厅一样,这里也成了陌生人之间相互认识的平台,成就了他们的“布衣之交”。“如果没有这些空间,仁丰里就留不住人。我们的理想状态就是巷道干净宁静,推开每扇门又温馨热情。”牛耕耘说。
留住老艺人,为老街添“文”采
尽管多了很多新住客,仁丰里原住民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和干扰。一家烟酒杂货店的老板用各种油瓶和饮料瓶稍作改造,种植了20多盆花草挂在外墙上,成了旅游者热衷留影驻足的小景。巷内有一家社区级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面积仅50平方米,陈列着腌菜坛、老地契、瓷片等这条街曾经的老物件。原住民元素在改造过程中不仅没有被消解,而且老住户的生活质量还得到了改善。
卞秀芳是社区的低保户,手上虽有盘扣绝活,苦于无用武之地。通过街道“撮合”,她和一家中式服装店在仁丰里2号成立了“卞秀芳非遗工作室”,既让这位老手艺人有了新的经济来源,又增添了仁丰里的“文+”特色。“非遗单讲传承是很难的,要找到它与现实生活的交汇点才能有生命力。”庞建东也是扬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如今他不仅肩负着传播仁丰里文化底蕴的使命,自己的非遗作品还被做成电箱罩,“红红火火”地出现在巷弄里。
巷内一处二层小楼门口的消防栓,被彩绘达人画成卡通小猪头顶一枚包子的可爱形象。这里是中国烹饪大师、富春茶社面点大王徐永珍的家。听说这位拥有300余种淮扬名点操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想回来装修老宅,街道就动员她在自家院落里设计一个展示窗口,展示扬州面点制作技艺。
去年底,仁丰里实施三线下地、煤气管道入户等工程,让原住民欣喜不已。如今只有看到刻意留在路边的一截电线杆,人们才可能联想起这里曾经空中线网密布的模样。
牛耕耘告诉记者,汶河街道经常组织“我家大门常打开”活动,鼓励原住民、新住户和外来游客多交流。很多人家由此养成将门虚掩着的习惯。记者随手推开一家的门,女主人从厨房走出来表示欢迎。闲聊间记者得知,2014年街巷改造时,他们家也在门内同步改造,“面子漂亮,里子也美。”一个紧凑别致的小四合院代表着原住民对老街变化的跟随和认可。
新华日报记者 汪 滢
部分图片摄影 周超英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79) | 扬州市广陵区沿江村:抱朴求新,退捕渔村有“渔”庆
视频加载中...
关键词:#乡风文明#
在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渔文化博物馆里的文字与展品,生动记载了渔民世代依江为生的岁月。
从世代打鱼,到退捕上岸,淳朴一直是沿江村的鲜明特征。近几年,村子更将渔文化嵌入产业发展和文旅观光的全过程,引领村庄由内而外不断改变,获评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新农人”:
回村创业,服务村民
清晨6点,沿江村主干道尚无行人,扬州维诺诗门窗总经理王志伟已在仓库清点、打包铝合金门窗材料,他要在上午把这批材料送到一家装修公司。
“我是1983年生的,18岁以后就外出打工,学做安装。直到2009年,我打算结婚,才决定回村创业,现在主要做门窗安装。”王志伟介绍。
创业之初,王志伟遇到的困难不少。首先是资金缺乏,他只得将自家屋院盖上顶棚,改为厂房。其次是没有稳定的客户,他便在扬州挨家找装修公司对接,推销产品。“刚起步那会儿,多数事都是我一个人来。白天拉客户,晚上回来做产品,再给人送过去。好在我之前在外打工,比现在做的复杂得多,技术上没有大问题。”王志伟说。
创业路上,王志伟颇费了一番心思。为了购买到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他前往国内多个建材市场精挑细选,最终将货源地定在广东佛山。为了知晓最新的家装风格,他经常报名参加展会。“像南京国展中心举办的移门展,还有广交会,我都报名参加,在这些展会上可能遇到合作伙伴。”
手艺精、勤推销,让王志伟的“家庭作坊”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折叠门窗、简易房、自行车棚、移门等都在他的营业范围。2018年,他又在扬州市广陵区一家居广场开设占地200平方米的门店。“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扬州各个县区,企业客户和单个客户都有。”王志伟介绍,他的营业额已从2009年的二三十万元增长至如今的两三百万元,同时他还在探索其他新产品及新销售模式。“我发现宠物行业潜力很大,现在在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合作,做一些宠物的小毛刷等,还开设了一个网店,打造自己的品牌。”
随着业务拓展,自家院子改成的厂房越发显得局促,但王志伟并不想搬离沿江村。“起初是因为没钱,把厂房落在村里。现在住久了,感受到村民都是很淳朴很善良的,在村里住着更舒心,还能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村干部:
以诚相待,摸索前行
沿江村南临长江,曾是广陵区唯一的专业渔业村。回首过往,“十年禁渔”是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千余名渔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顺利退捕上岸。
对上千名渔民而言,退捕是人生的重大转折。“他们对未来的茫然,特别是退捕后收入来源的未知可以理解。对渔船功率大小、网具多少、船舶价值高低等的比较,有矛盾有争议也可预料。我们一次次组织召开群众讨论会、协商会,在摸索中前进。”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来介绍,渔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很朴实,愿意听村干部宣讲国家方针政策。“当时具体的补偿方案还没形成,但渔民很相信我们村干部,就签订了责任书。整个退捕上岸工作,我们村里是比较平稳的。”
在调研中,王永来多次提到村民“质朴”。在他看来,近水而生孕育了沿江村的淳朴自然,以诚相待造就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相互信任。村里老年人比例逐步上升,一些老年村民自发成立“渔小二网格志愿先锋队”,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有些退休老干部也自愿当起“铁脚板”。他还提到一个约定,前两任村书记在任时,曾约定双月25号开一个党员学习会,了解分散渔民党员动态,如今村民到点便自愿在党小组中汇报个人情况。“大家认为这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我们需要互相坦诚。”王永来说。
2021年,广陵区启动沿江村渔文化产业社区的建设规划,邀请专业旅游公司进行整村规划设计。“渔文化是我们的最大特色,我们想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业,弘扬好乡风。2018年,我们就打造了渔文化节,收效非常好。如今,我们又做了6000多平方米的墙体彩绘,还建了渔文化博物馆和渔家食堂。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了解渔文化的科普窗口;对于村民来说,这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过,王永来期待中也有担忧。“现在希望多一些政策支持。说实话,想靠一个村谋划一个大动作很困难,尤其是退捕之后的渔村,相当于没有产业基础。我们想拥有自己的产业但是没有耕地,目前自身造血能力还很有限。”
“原住民”:
角色转换,本分不变
从打鱼为生,到彻底退捕上岸,这场变迁不仅是沿江村的发展变革,也是55岁村民杨怀忠的切身经历,如今他已是当地有名的护渔员。
从打鱼人到护渔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说起来心理适应倒没那么难。我们夫妻打了28年的鱼,收入也挺稳定。2018年,区农业农村局动员老渔民做江豚保护工作,我作为老党员应该有这个带头的觉悟,就上交捕捞证,加入江豚巡护队,2020年又做起了护渔员。”杨怀忠说,不管是捕鱼还是护渔,他都坚持本本分分做事,同事们也都如此。“捕鱼时,我们只用网从不用电。护渔时,只要半夜有举报电话,我们就开着执法船前去查看。”
渔民退捕上岸并非易事,杨怀忠起了重要作用。“打鱼是渔民的生计,退捕时有矛盾可以理解。当时村干部跟大家彻夜交谈,解释国家政策,我们这些老党员就帮忙做工作,不然1000多个渔民的思想工作靠几个村干部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完的。”杨怀忠介绍,村民都很淳朴善良,理解了国家政策便慢慢接受了。之后村里开设多场企业招聘会,推荐村民到附近工厂就业,政府还设立了公益性岗位。“我们村6个人在广陵区做护渔员,22个人在镇上做护渔员。现在大家都去上班,生活稳定,邻里间也和睦。”
像杨怀忠这样的原住民还有很多,在岸上的时间多起来后,村民便自愿成立了30多人的志愿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是重要力量。“协调核酸排队、宣讲疫情防控政策、路口卡点执勤,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村里还有网格员,我就是微网格员,村民有什么事情会先找到我,再往上报。村里有活动,我们也积极帮忙。”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弘扬乡风文明,以“文”化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沿江村凭借悠久的文明乡风,营造出乡情和睦的良好氛围,带领村民积极转型发展。启示有二:一是传承淳朴乡风。“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诚实守信的干群关系与和谐友善的邻里乡风,构筑起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源落地生根。二是深挖文化产业。退渔禁捕、“洗脚上岸”的渔民亟需新的生存渠道。挖掘特色“渔”文化,用安身立命的熟练本领再出发、再就业,不仅让他们快速适应新的身份转变,而且能够重整旗鼓,开辟新的谋生途径。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 记者 顾雷鸣 杭春燕 吴琼 王梦然 王建朋 颜颖,省委研究室 叶绍芳 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 李明 朱斌)
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周天琦 高鑫 余勤雍 王子杰 王悦谋 赵宇 王昊晨 唐澄)
扬州仁丰里:努力为古城街区发展树起新标杆
袁雪飞/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袁雪飞
“你们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是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在前不久率领专家组对江苏扬州仁丰里进行深入调研后发出的由衷赞叹,也是对近年来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过程中紧扣扬州古城特色,采取的“小地块、渐进式、微更新、强文化、可持续”模式的肯定。
确定“文+”总基调 古城街区焕发新活力
扬州是中国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而作为扬州4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仁丰里,更是底蕴深厚。调研中,汶河街道人大主任宋凌晨介绍,仁丰里是一条700米长的鱼骨状老街,是唐代扬州老城里坊制格局的一个遗存。历经千年,这里汇聚了众多历史名人的印记,如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巷内的旌忠寺编著《文选》,清代三朝阁老、一代文宗阮元,民国历史学家黎东方等,都曾是小巷人家。
“2013年,‘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国家资金550万元加上扬州市配套资金1295万元,让仁丰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牛耕耘谈到,对于仁丰里的改造,扬州市和街道通过多次调研,确定了“文+”的总基调,并随之展开工作。
“先‘淘洗’门脸,我们把收荒货、卖黄沙、做铝合金门窗的商贩转移,再将老旧闲置空关破危房整修,恢复了仁丰里沿街的铺搭门,然后对沿线的历史建筑老墙砖老门楼进行保护性修复。”牛耕耘介绍说,街道最终收储35处历史建筑,平均每20米一处,以租赁形式吸引地方文化名流入驻,将其打造成名家名师工作室、非遗项目、文化民宿等。截至目前已有28个项目建成。
牛耕耘表示,仁丰里的民宿项目基本位于支巷内,主干道是仁丰里的文化界面,每个项目都要有公共文化空间。这是街道改造思路的“升级版”——放大项目投资者个人的文化魅力,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巷内24小时的免费城市书房长20米,但宽不过2米。和几十个公共文化客厅一样,这里也成了陌生人之间相互认识的平台,成就了他们的“布衣之交”。“如果没有这些空间,仁丰里就留不住人。我们的理想状态就是巷道干净宁静,推开每扇门又温馨热情。”
汶河街道办事处主任蒋兴国告诉专家组一行:“目前尽管多了很多新住客,仁丰里原住民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和干扰。一家烟酒杂货店的老板用各种油瓶和饮料瓶稍作改造,种植了20多盆花草挂在外墙上,成了旅游者热衷留影驻足的小景。巷内有一家社区级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面积仅50平方米,陈列着腌菜坛、老地契、瓷片等这条街曾经的老物件。原住民元素在改造过程中不仅没有被消解,老住户的生活质量还得到了改善。去年底,仁丰里实施三线下地、煤气管道入户等工程,让原住民欣喜不已。”
无缝对接长三角 新时代再创古巷新辉煌
调研结束后,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组与陪同的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禹同及广陵区、汶河街道办等领导同志进行了交流。刘禹同表示,扬州的发展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有着十分独特的先天条件,期望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能对扬州各方面工作给予战略支持,特别是在诸如仁丰里这样的古城改造和运维项目上,能从战略层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使扬州的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据介绍,扬州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荟萃,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又是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高地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仁丰里的保护和建设取得成绩来自不易,你们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希望在此基础上加以进一步提升,无缝对接长三角地区丰厚的旅游资源,创建独特的街区景象,为文旅融合、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样板。研究院愿意与扬州结成战略合作单位,为仁丰里及扬州古城保护项目和社会经济发展献智献力,共同打造历史文化兼具且特色鲜明的仁丰里,让新时代赋于古城古巷新的辉煌。”有关专家表示。
据悉,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高端智库,集聚了国内发展改革系统和相关部门重要的战略创新资源。以“专家带团队”的模式,深入开展推动国家重要战略的课题研究和战略规划,特别承担着对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的生态保护、战略规划、绿色经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产教融合等方向的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创新型战略智库作用,擅长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成功地帮助过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由其主办的新长江论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7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