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古奥斯卡|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入围vol4

12月20日-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将在绍兴举行。会议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办,钱江晚报支持。

浙江考古发现的年度PK,最终结果并不硬性设置“几大”,以每年考古发现成果和学术价值的重要性来评判。今年入围的项目一共有18个。究竟发现了什么,又有哪些历史空白被填补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分6期,亮出18位候选者的秘密武器,也为大家划个重点。

10 余姚城区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考古发掘

发掘单位: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许超

汇报人:许超

遗址地处余姚市梨洲街道花园新村,北临明清时期的余姚南城巽水门。2020年7月上旬至11月底,在经过了前期勘探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严格遵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版)的技术要求,并积极开展遗址微环境、动植物遗存、木材种属等多学科研究。

发掘表明,遗址原始地貌北高南低,北侧为受潮汐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黄沙土高地,南侧为宽广的水域。上世纪80年代的花园新村建设对六朝及晚期地层造成了严重破坏。发掘工作主要清理出两汉时期的临河护岸和木构设施多组。

1号、2号护岸(自西向东)

护岸皆由木桩构筑,木桩下端削尖,大多自开口层位下打入生土0.8米左右。1号护岸由南北两组木桩构成,全长约12米。木桩内侧(近岸端)置横木或横向叠置竹竿,竹竿内侧再以纵向的竹子加固。推测1号护岸的两组木桩之上可能搭建有木板形成栈道,木桩内侧横置的横木或竹竿起着挡土的功用。2号护岸东西长28.1米,中部还见有伸向南侧水域中的两排木桩,推测为供舟船停靠的栈桥式码头。

发掘工作共出土各类遗物300余件。陶器以泥质黑、灰陶器为主,主要器型有罐、盆、钵等生活类器皿。青瓷器集中出土于扰土层,可辨器型有六朝时期的盏、碗等。铜器有两汉时期各类铜钱、铜削、铜环等。木器有盆、梳篦、简牍及建筑材料。此外还出土有大量的砖、瓦类建筑构件。草鞋、绳索等编织物以及骨器也有零星出土。

草鞋

简牍类文书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一项重大收获,出土了封检、木觚及双面墨书的木板各一件。木觚出土于河道堆积中,全长46厘米,朱漆,正面六棱五行,上有墨书,初步释读可知文书内容与民间宗教活动相关。

封检

木觚

木板墨书红外照

花园新村汉六朝遗址具有鲜明的濒水特征,是浙江地区汉代基层聚落考古的重大收获,对于全面认识本地区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出土的木觚文书,是研究东汉早中期东南地区民间信仰、早期道教传播的重要材料,也是余姚作为“文献名邦”的实证。遗址濒临明清时期的余姚南城,与东汉晚期以来的余姚县城隔江相望,可以说是余姚南北双城的雏形,对研究余姚古代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11 余杭李家塘遗址考古发掘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杨金东

汇报人:杨金东

李家塘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李家塘村,为配合杭州西站枢纽J-R21-13地块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9)第(909)号、考执字(2020)第(431)号},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取得重要收获。

遗址的堆积主体为④层及④层下遗迹。④层下发现有房址、灰坑、池、窑、墓葬、灰沟、井、缸等大量遗迹现象,还发现一处古河道G11,其内遗物最多。

古河道G11

古河道G11整体形状近似“L”形,宽约430-450厘米、深约100-140厘米,上宽狭窄截面近似梯形,两侧发现16根护岸木桩。推测为G11应为古河道,用于运输。

本次发掘揭露出12处房址以及大量零散的柱洞,几乎遍布整个发掘区域。房址中的柱洞的形状不同,有圆有方。口径、深度不一,大多口径约15厘米-70厘米,深度约10厘米-70厘米,柱洞内土色为灰黑色,土质疏松,包含物有炭粒、烧土颗粒等,出土有陶片、瓷片、瓦片等,柱洞分布密集,推测这些建筑基址均为干栏式建筑基址残迹。根据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和规格为长36.5、宽28.5厘米的板瓦等遗物判断这些建筑的规模应该均较大。

F12

④层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板瓦、瓦当、石器、青铜残件、铜钱等,其中瓷器占绝大多数,窑口有德清窑、越窑、洪州窑、越州窑、长沙窑等,主要的器形有碗、盘、罐、壶、盏、水盂、钵、高足盘、灯、器盖、研磨器等,这组遗物的时代为东晋南朝至隋唐时期。

发掘结果表明李家塘遗址是一处结构较为明确的聚落遗址,密集的房址和大量不同窑口遗物的出土表明该聚落具有一定规模,可能是当时的集镇。

余杭李家塘遗址是杭州市内正式发掘的为数不多的东晋南朝至隋唐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浙江东晋南朝至隋唐时期的聚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景-东南向西北

余杭李家塘遗址出土瓷器为研究各大南方窑口3-9世纪的窑业面貌及瓷器贸易情况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余杭李家塘遗址的发掘为探讨东晋南朝至唐代杭州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通过丰富多样的遗物和大量建筑等生活遗迹可以管窥这一时期杭州的发展进程。

12 临安衣锦城遗址考古发掘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市临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王征宇

汇报人:王征宇

五代吴越国衣锦城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城址平面总体呈不规则形,面积约0.47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唐昭宗龙纪元年(889),钱镠始筑营垒于临安茅山(今太庙山);大顺元年(890),敕额“安众营”;光化二年(899),敕升安众营为衣锦营;天复元年(901),升衣锦营为衣锦城;天佑四年(907),升衣锦城为衣锦军。吴越国纳土归宋后的太平兴国四年(979),改衣锦军为顺化军,次年废,并恢复临安县名。

2019~2020年,在原城南小学区块,发掘揭示衣锦城南城墙、南城门及城内建筑遗迹等。南城墙为近东西向,揭露长149米,由城墙和城墙基础两部分组成。城墙底部宽8.23米,残高0~0.75米,南壁残存长方砖错缝叠砌包边。

南城墙北侧城内建筑遗迹(上为北)

南城墙北侧城内建筑遗迹-门址(上为北)

城墙基础底部宽25.70米,南侧用鹅卵石、北侧用青砖包边,中间全部用沙、石、土夯筑。城门位于东西向南城墙的中部,城楼台基南北宽17.40米,东西残长10.5米。城楼北侧尚可见通城门的道路残迹,3条道路紧邻,宽4.57~5.9米不等。除南城墙、城门及道路外,还在北侧发现有院落、水井、排水沟等遗迹。院落布局严整,并规划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南城墙北侧城内建筑遗迹-水井(上为南)

而且,通过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及勘探,基本明确了该城址城墙、城门、护城河及城内道路等框架性遗存和部分重要建置的分布情况。

大型排水沟遗迹(南城墙遗址,左为北)

越窑青瓷执壶(衣锦城南城墙遗址出土)

越窑青瓷碗(衣锦城南城墙遗址出土)

鸱吻(衣锦城南城墙遗址出土)

莲花纹瓦当(衣锦城南城墙遗址出土)

衣锦城是五代吴越国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是“一军十三州”中衣锦军军治所在,也是吴越国王钱镠的葬地。考古工作表明,衣锦城是晚唐五代时期钱镠新建的第一座城,揭示的一门三道、整齐有序的院落格局、完善的排水系统等既是吴越国王城规划体系的再现,也是我国古代南方山水城市规划的重要例证,一系列建筑遗迹及其构筑材料的发现,是对久负盛名的吴越国营造技艺的一次集中反映,而且从城到陵的变革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城市与陵墓发展史上“城-陵”体系的一个特例,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高档隔热隔音门窗

高档门窗

隔热门窗

别墅门窗品牌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978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浙江绍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惠企利民
下一篇: 浙江裕林隆工贸:开启中轴门 科技领未来